当前位置: 考研资源网>考研科目>考研政治>

政治史纲重点全面大剖析——建设史、革命史(下篇)

时间:2020-10-10 11:40     作者:中国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考研政治
三、建设史

  ►专题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二)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1)农业合作化的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2)手工业合作化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对民族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2)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3)利润分配:“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

  ►专题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探时期

  (一)中共八大

  1.主要矛盾: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三个建设: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二)《论十大关系》

  1.基本方针: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2.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四、革命史

  ►专题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3.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首先,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其次,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要根本改造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再次,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5.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

  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011.36: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崭新的奋斗目标;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四)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动摇,统一战线剧烈分化。

  (2)主观原因: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共产国际不切实际的指导。

  ►专题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八七会议

  (1)内容: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意义: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四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2)意义: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缺点: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

  (2)1929年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3)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2.三次“左”倾错误:

  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2)意义: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地区分站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网站介绍|隐私声明|人才招聘|联系我们|网站声明|网站地图|TAG标签|RSS订阅
技术支持:北京巨优网络网站建设怀柔网站建设怀柔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