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大纲

2023年江苏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913有机化学复试大纲

时间:2022-09-14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大纲

2023年江苏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913

考试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考查目标:

1. 重点检查考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反应及其应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反应的综合应用能力。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及题型:

命名或写结构式:0~30分

完成反应:0~30分

简答题:0~30分

鉴别题:0~20分

合成题:0~30分

推导结构题:0~20分

满分:100分。

考查知识要点:

参考书目:《有机化学》,张文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5版

《有机化学》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规律,重要的有机反应机理;(2)能够运用所学的机理及理论知识解释、分析或推断化学反应进程;(3)根据所学的化合物基本性质选择合适的合成路线,设计合成给定结构的化合物;

1. 绪论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分子结构及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1.4 共价键: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常见化学键的键能;元素电负性。

1.5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和氢键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物理性质的影响。

1.7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骨架分类和按官能团分类。

2. 烷烃和环烷烃

2.1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造异构:烷烃和环烷烃的构造异构体。

2.2 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伯、仲、叔、季碳原子及伯、仲、叔氢原子;烷烃的系统命名;二环螺环烃和桥环烃的命名;能够熟练区分。

2.3 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σ健的形成及其特性;环烷烃的稳定性。

2.4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乙烷和环己烷的构象;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2.5 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和环烷烃的熔沸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及其递变规律。

2.6 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裂化反应;小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3. 烯烃和炔烃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组成;π健的特性。

3.2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体:碳架异构、官能团位次异构和烯烃的顺反异构。

3.3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烯烃的Z/E命名;烯炔的命名。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烯烃和炔烃的熔沸点、相对密度和溶解度。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催化氢化(氢化热与烯烃稳定性关系);离子型加成(经碳正离子的亲电加成及机理、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稳定性规律、马氏规则的实质、经卤鎓离子的亲电加成及机理、反式加成);自由基加成(自由基加成及其机理、过氧化物效应);协同加成(硼氢化氧化反应的取向及其机理、顺式加成、高锰酸钾氧化反应、臭氧化反应、环氧化反应);催化氧化;α-氢原子的反应(α-氢原子的取代和氧化);炔氢的反应(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应用)。

4. 二烯烃 共轭体系

4.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二烯烃的分类;二烯烃的命名。

4.2 二烯烃的结构:丙二烯和1,3-丁二烯的结构;电子离域。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离域能;共轭体系;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σ-p的超共轭;σ-π的超共轭。

4.4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4-加成反应及其理论解释;周环反应(电环化反应和D-A反应)。

4.5 重要共轭二烯烃的工业制法:自学。

4.6 环戊二烯:工业来源和制法;环戊二烯的化学性质。

5. 芳烃 芳香性

5.1 芳烃的构造异构和命名:构造异构;芳基;芳烃的命名。

5.2 苯的结构:价键理论。

5.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

5.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芳烃苯环上的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卤化、硝化、磺化、F-C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及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加成反应:加氢加氯;芳环的氧化反应。);芳环侧链上的反应(α-氢取代和氧化反应)。

5.5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定位规则:两大类定位基、一取代苯和二取代苯定位规则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5.6稠环芳烃:萘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及一取代萘定位规则)。

5.7 芳香性:Hückel规则应用;非苯芳烃。

5.8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官能团优先次序规则及命名中的应用。

6. 立体化学

6.1 异构体的分类:构造异构;构型异构;构象异构。

6.2 手性和对称性:手性碳原子、手性分子、对映体、对映异构、对称面、对称中心。

6.3 手性分子的性质——光学活性:旋光性、旋光仪、旋光度、比旋光度。

6.4 含一个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对映体和外消旋体及其性质;构型及标记法。

6.5 含两个手性中心化合物的构型异构:相同手性中心和不同手性中心化合物的构型异构;内消旋体。

7. 卤代烃

7.1 卤代烃的分类:卤代烷的分类;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7.2 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烷的系统命名;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命名。

7.3 卤代烃的制法:烃的自由基卤代;烯烃亲电加成;醇的亲核取代;卤离子交换;氯甲基化;芳环卤化;重氮基被卤原子取代。

7.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

7.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水解、与醇钠、氰化钠、氨、卤离子、硝酸银的反应);消除反应(托卤化氢、脱卤素);与金属的反应(金属镁、锂)。

7.6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1,SN2机理;分子内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邻基效应。

7.7 消除反应机理:E1和E2机理。

7.8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因素:烷基结构、亲核试剂、离去基团、溶剂和反应温度的影响。

7.9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双键和苯环位置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乙烯型、苯基型、烯丙型还有苄基型卤代烃的化学性质;芳基卤芳环上的亲核取代机理(加成-消除、消除-加成)。

8. 醇和酚

8.1 醇和酚的分类和命名:伯仲叔醇的概念;醇和酚的系统命名。

8.2 醇和酚的结构:醇和酚分子中氧原子的不同杂环状态;结构对酸性的影响。

8.3 醇和酚的制法:烯烃水合;卤代烃水解;格氏试剂与醛酮的加成;醛、酮、羧酸和羧酸酯的还原;异丙苯法制备酚;芳卤化合物制备酚;芳磺酸制备酚;芳胺制备酚。

8.4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8.5 醇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成醚、成酯;醇生成卤代烃(lucas试剂及应用,与卤化磷和亚硫酰氯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反应(重铬酸钾、PCC、PDC、Sarett试剂;催化脱氢)。

8.6 酚的化学性质:酚的酸性(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酚醚和酚酯的生成;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酚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卤化、硝化、亚硝化、磺化、F-C反应、酚醛树脂、杯芳烃、双酚A的生成);酚的氧化和还原。

重点:醇的化学性质即O-H键断裂和C-O键断裂的反应及脱水反应;酚的主要化学性质及酚的两类主要反应。

9. 醚和环氧化合物

9.1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简单的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9.2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甲醚和环氧乙烷的结构。

9.3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醇脱水;Williamson合成法;烯烃氧化;乙烯基醚的生成。

9.4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

9.5 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钅羊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不对称环氧化合物开环;环氧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反应;苯基烯丙基醚的Claisen重排;醚过氧化物的生成及预防。

10. 醛和酮

10.1 醛和酮的命名:醛和酮的系统命名法;烯醛、烯酮和二酮的命名。

10.2 醛和酮的结构:羰基的结构。

10.3 醛和酮的制备方法

10.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

10.5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及其影响因素;亲核加成反应(与水,亚硫酸氢钠、醇、HCN、金属有机试剂、Wittig试剂、氨及其衍生物的反应);α-H的反应(卤仿反应、羟醛缩合、Claisen-Schmidt反应、Perkin反应及Mannich反应);醛酮的氧化(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及其他氧化剂);还原反应(金属氢化物、Merrwein-Ponndorf反应、Clemmensen还原、Woff-Kishner-黄鸣龙还原);歧化反应(Canizzazo)。

11. 羧酸

11.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俗名;羧酸的系统命名法。

11.2 羧酸的结构:羧基的结构。

11.3 羧酸的制备方法:工业合成;烃、醇及醛的氧化、腈的水解、格氏试剂与CO2作用、酚酸合成。

11.4 羧酸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分子间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11.5 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酰卤、酯及酰胺等羧酸衍生物的生成;羧基的还原;脱羧反应;二元酸受热分解;羧酸α-卤代反应。

11.6 羟基酸:羟基酸的命名;酸性;受热脱水;交酯及内酯的生成;α-羟基酸的分解反应。

12. 羧酸衍生物

重点: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酰胺的个性反应。

难点: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及解释。

12.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酰卤、酸酐、酯和酰胺的命名。

12.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各个化合物的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等。

12.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和氨解);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反应活性;还原反应;与金属有机试剂的反应;酰胺的特性(脱水和Hofmann降解反应)。

13. β-二羰基化合物

13.1 酮-烯醇互变异构:酮式、烯醇式、分子内氢键;化合物结构对平衡的影响。

13.2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应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酮式分解、酸式分解;与卤代烃的加成;甲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13.3 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应用: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不同取代的乙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

13.4 其他缩合:Knoevenagel缩合;Michael加成;其他含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反应。

14. 胺

14.1 胺的分类和命名:伯仲叔胺;胺的系统命名。

14.2 胺的结构:胺的立体结构和手性。

14.3 胺的制备方法:氨和胺的烃基化;腈和酰胺的还原;醛酮的还原氨化;Hofmann降解;Gabriel合成法;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14.4 胺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和相对密度。

14.5 胺的化学性质:碱性;烃基化;酰基化及异氰酸酯、磺酰化及Hinsberg反应;与亚硝酸反应;芳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4.6 季铵盐和季铵碱: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命名;季铵碱的受热分解。

14.7 偶氮和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失去氮的反应——被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或氰基取代,保留氮的反应——还原和偶合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5. 杂环化合物

15.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分类、命名;结构和芳香性。

15.2 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噻吩和呋喃的化学性质;常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15.3 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的性质。

考试用具说明:

(需要考生使用计算器或其他考试用具的请在该栏内详细说明,如不需要,则填“无”)

原标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https://yz.jou.edu.cn/info/1961/1174.htm

 
地区分站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网站介绍隐私声明人才招聘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免责声明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