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MBA招生  > MBA调剂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3年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公告

时间:2023-04-11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MBA调剂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 1937 年。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

学科实力持续增强。学校自 1981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3 个,6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 权类别。精准对接国家与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学科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学科实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2 个,与北京科 技大学共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1 个。

科技创新优势突出。学校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拥有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32 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北京实验室 1 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 个等。年度科研经费突破 2 亿元。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一批成果 实现产业化,参股的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属高校中首家也

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2007 至 2009 年,连续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 项;2017 年,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1 项;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261 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0 项。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 1068 人,拥有博士生导师 49 人,硕士生导师 518 人。持续推进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试点改革,配备由院士和博士生导师等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高水平导师团队,搭建包含英国剑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内的协同育人平台,致力于培养面向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拔尖人才。研究生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质量优良,就业核心竞争力强、起薪高,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当前,学校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朝着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迈进,为建设信息强国贡献力量。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一、接收调剂学科专业

学术学位

招生学科专业

学院

备注

0802机械工程

001 机电工程学院

联系 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10-82427149

咨询邮箱:jdfs@bistu.edu.cn

0803光学工程

002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联系 人:王老师

电话: 010-82427196

邮箱:gdxyyjs@bistu.edu.cn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010 理学院

联系 人:董老师

电话: 010-80187723/010-82426111

邮箱:lixueyuanyanzhao@bistu.edu.cn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

004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

电话:010-64879095

邮箱:tongxintj@bistu.edu.cn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

003 自动化学院

联系 人:李老师

电话: 010-82427151

邮箱:zdhxzb@bistu.edu.cn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5 计算机学院

联系 人:冉老师/王老师

电话: 010-80187581/010-80187582/

010-64880184

邮箱:jsjyz@bistu.edu.cn

0839网络空间安全

007 信息管理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朱老师

电话: 010-82427160

邮箱:simyanjiusheng@bistu.edu.cn

0871管理科学与工程

007 信息管理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朱老师

电话: 010-82427160

邮箱:simyanjiusheng@bistu.edu.cn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006 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

电话:010-82427135

邮箱:jingguanyz@bistu.edu.cn

1202工商管理

006 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

电话:010-82427135

邮箱:jingguanyz@bistu.edu.cn

0202应用经济学

006 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

电话:010-82427135

邮箱:jingguanyz@bistu.edu.cn

0701数学

010 理学院

联系 人:董老师

电话: 010-80187723/010-82426111

邮箱:lixueyuanyanzhao@bistu.edu.cn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08 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10-80187672/010-82427109/

15611192323

邮箱:mayuan@bistu.edu.cn

专业学位

招生学科专业

学院

备注

0854电

子信息

01 智能感知工程

002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联系 人:王老师

电话: 010-82427196

邮箱:gdxyyjs@bistu.edu.cn

02 智能感知工程(学科交叉)(“人工智能+”改革)

03 智能感知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05 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改革)

003 自动化学院

联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 010-82427151

咨询邮箱:liwei@bistu.edu.cn

06 电子与通信工程

004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

电话:010-64879095

邮箱:tongxintj@bistu.edu.cn

注:06 电子与通信工程方向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 1 人

07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08 智能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改革)

09 电子与通信工程 (智能隐蔽通信与信息处理)

11 智能决策

(“人工智能+”改革)

005 计算机学院

联系 人:冉老师/王老师

电话: 010-80187581/010-80187582/010-64880184

邮箱:jsjyz@bistu.edu.cn

12 智能计算

(“人工智能+”改革)

13网络与信息安全

007 信息管理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朱老师

电话: 010-82427160

邮箱:simyanjiusheng@bistu.edu.cn

14 区块链与隐私计算

15 智能信息系统与风险预警

16 集成电路工程

010 理学院

联系 人:董老师

电话: 010-80187723/010-82426111

邮箱:lixueyuanyanzhao@bistu.edu.cn

0855机械

001 机电工程学院

联系 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10-82427149

咨询邮箱:jdfs@bistu.edu.cn

125601工程管理

007 信息管理学院

联系 人:张老师/朱老师

电话: 010-82427160

邮箱:simyanjiusheng@bistu.edu.cn

1251工商管理(MBA)(全日制)

006 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 人:姚老师

联系电话:010-82426013

咨询邮箱:mba@bistu.edu.cn

1251工商管理(MBA)(非全日制)

联系人:姚老师

电话:010-82426013

邮箱:mba@bistu.edu.cn

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接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调剂

1253会计(MPAcc)(非全日制)

006 经济管理学院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82426013

咨询邮箱:mpacc@bistu.edu.cn

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接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调剂。

0552新闻与传播

009 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

联系 人:陈老师

电话:010-80187700

邮箱:ggcmyjs@bistu.edu.cn

注:各招生学科专业的具体报考要求详见学院发布的相关工作办法或通知公告。

二、调剂系统开放时间

根据工作安排,我校从3 月31 日开始开通“2023 年调剂意向采集系统”,“2023 年全国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将于 4 月 6 日陆续开通。以上系统开放时间由各学院自主确定,请及时关注各学院网站和研招网调剂系统。

三、调剂流程

1 、调剂系统开通后,选择调剂到我校 (代码 11232);

2 、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3、复试结束后,及时在调剂系统内回复。

四、复试准备材料

1、准考证;

2 、有效身份证件原件;

3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电子版 (应届生提供学生证) ;

4 、大学成绩单原件或档案成绩单;

5、学院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