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经验

跨考竟然有这么多优势!我又有信心了

时间:2019-07-01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经验
 摘要:跨考生的考研之路要稍微难点,没有任何基础的专业课,复习起来很吃力。跨专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跨考生是有很多优势,各位跨考的小伙伴们也要自信点,不要怕,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一、跨考有多难?

  跨考难不难,取决于你的之前、现在、和以后。

  之前:主要是你大学四年的学习,如果你的专业知识能力不错,那么跨考的难度对你来说就减轻了很多。另外,如果在跨考前已经对选报的专业有接触,比如:修学第二学位,那么跨考难度又会降低一些。

  现在:决定选择跨专业考研之际,需要认真思考跨考什么专业?跨考的专业和自己的联系有多少?跨考要面临哪些困难?

  以后:跨考生和非跨考生的区别在于,跨考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是从零开始的。这就意味着,在整个考研备考期间,跨考生需要在专业课上占据更多时间,那么自然公共课的备考时间就会相对缩小。

  因此,跨考生的首要任务是:尽早准备专业课,多刷题,认真备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差距一点点缩小。

  二、跨考的优势在哪呢?

  从数据来看,百年诺贝尔奖有41.02%的获奖者属于交叉学科,尤其在20世纪最后25年,95项自然科学奖中,交叉学科领域有45项,占获奖总数的47.4%。这对于跨考的同学,尤其是报考交叉学科的同学来讲无疑是最大的鼓舞。

  不少同学由于考大学时发挥不好导致没有进入理想的院校学习,考研提供了再一次向理想院校冲击的机会。跨校也是跨考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同院校对同一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及风格都是会有不同,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而跨校考研对学生来说正是可以结合不同院校的教学特色,进行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学生跨校往往是面向更高一个层次的高校,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更优良的学风和不一样的文化圈,相应的,见识和观念也会得到提高和更新。目前在我国各类研究生院中,名牌院校的毕业生所占的份额不太大,非“985”的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才是读研学生的主要来源。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得到复合型人才,而综合能力也正是能力者的标志之一,如果本科专业与研究生报考专业能够相辅相成,并且能够借力于本科专业更好的完成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任务,这类跨专业报考的考生才是导师最希望得到的。当然,也有部分理工科学生,数学学科基础不佳,或者说对其他某个相近专业极感兴趣,但也可以在了解其专业概况基础上做跨专业报考的选择。这样可以摆脱自己的短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知乎用户

  首先,所谓跨专业考研,前提就是给自己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的机会。所以最起码他有一个基础,就是从兴趣爱好这个角度来讲,几乎所有跨考选的是都自己感兴趣的。第二个优势,跨考的大部分是自己看好的职业方向。比如说原来我有一个学心理学的同学,他是跨心理学考法律啊,最后他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律师。跨考的第三个优势,一个是你本身专业可能会带来一些基础,比如说有一些跨英语学心理的,哎,这个有,并且挺受欢迎的。

  @匿名用户

  我是19届跨考的南开应用心理,本科学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几年的接触,不仅没有喜欢然而有些厌倦。大学期间和心理学有所接触,也有兴趣,最终经过一番考量才决定了跨考。跨专业很普遍,尤其是应用心理学。每年应用心理学有60-70%的考研人是跨考生,又以专硕居多。没有好不好,只有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如果选择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研究生生活甚至未来的职场都不会开心。因为这不是自己喜欢的。其次,你需要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心理学,他的就业前景是什么,是不是自己向往的。然后才是确定院校,这也很关键,尤其专硕,不同的学校侧重点不同,教材不同。

  @知乎用户

  跨专业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自己想跨什么,而且如何判断一个专业好坏也有不同的标准,可以是符合兴趣,可以是就业情况,以及其他的一些标准。既然想跨考,你总得想清楚自己想跨什么吧。很多人都说金融专业好,为什么要跨?一个专业再好也不能限制你想跨专业的选择,题主既然想跨专业,那想必是不喜欢金融这个专业。金融专业可是大热门,很多人跨考都选择金融学,即便是本专业考金融也没那么容易,竞争蛮激烈的,一些好的院校,动辄上千人报考,招的还不多。先确定自己想考什么,如果确定了,那就跨吧。跨考和本专业差别也不是特别大,你可以想想你大学三年学了个啥就明白了。在下是机械专业,跨了心理学,这跨的应该蛮大的了,就差没跨汉语言文学了,一方面出于兴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