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招生政策

江南大学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建设

时间:2021-10-18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招生政策

江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拔节孕穗”关键时期,大力推动红色革命文化、时代文化、实践文化、网络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努力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化思想引领,传承伟大精神。以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贯通其中,结合专业特点拓宽红色文化学习路径,通过开展“真人图书馆”“文化反哺”“学术修养”等精品学术文化活动,立足学术内涵和传承脉络,发挥专业课程特色,提炼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要素,将理论学习转变为青年学生的主动参与、叙述、讲授和表达,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培育青年家国情怀。以“第二课堂”建设为平台,开展“梦想公开课”“与信仰对话”“我的青春故事”等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培育、形势政策宣讲、时政热点传播等平台建设,开设“宝哥说”“江南友约”等课程。以班团一体化建设为抓手,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争做新时代青年”“贯彻法治原则,信仰永在心中”“厉害了,我的国”等主题班会团课、研讨微课,开展“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一个运行机制;解读价值内涵,举办一门道德课程;纪念特殊时刻,缅怀一段红色历史;线上线下互动,开发一套网络载体;树立青春榜样,培育一批先锋典型”的“五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引领青年学生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修养。

唱响红色旋律,融入时代内涵。邀请全国“时代楷模”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来校宣讲,“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来校巡演;编排军旅题材舞蹈《同行》等,累计举办100余场“红色江南”报告会,帮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体悟红色文化的魅力。以“红色”为底色打造“特称团支部”,自1996年成立“瞿秋白特称团支部”以来,已建成包括“张闻天特称团支部”“雷锋特称团支部”“王选特称团支部”“蛟龙号特称团支部”等特称团支部55个。通过邀请革命先辈后代来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编排校园红色情景剧等,开展情景式“红色革命文化互动微课堂”,将红色力量蕴于党团支部建设,打造鲜活的教材、育人的课堂、实践的载体。

创新组织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组建“江南大学博士科技服务团”,连续13年奔赴全国8个省14个市县开展服务地方产业实践活动,推动地方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探索“红色教育+社会调研”的综合社会实践模式,培育“红粉笔”西部山区支教、新农村经济创新创业调研、少数民族地区及农民工普法教育等实践项目。组建“红色革命文化宣讲团”,赴福建古田、贵州铜仁、重庆等地,走访调研革命旧址、红色村落、老区产业发展及企业现状,了解乡村振兴进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探索大学生理解、认同、践行爱国主义的有效路径。与地方人武部结对共建,成立高校“民兵连”,通过国旗班升旗仪式、护校拉练、“我是一个兵”分享交流会、民兵文化沙龙等活动,在全校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筑牢网络阵地,彰显校园风采。以网络思政为主战场,采取“互联网+”教育模式,融新媒体新技术、思政教育传统优势于一体,推动校园新媒体联盟、网站集群建设,整合校园视频和网文资源,打造网络名师、网络评论员、“网络红客”队伍。统筹推进微博、微信、专题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媒介平台,打造“江南学子”“江大青年”等主题教育网站,搭建“e江南”网络服务互动平台,建设“筑梦江南”“笃学网”等学习资源网络发布平台,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网站集群,推进实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完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支持机制,重点建设“学在江南”“创江南”等一批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遴选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文化工作室,探索培育网络“名篇名作”及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工作机制,引导青年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互动讨论、深入交流,汇聚网上正能量。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