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招生政策

2015北师大应用心理专硕五个新方向

时间:2015-07-01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招生政策
MAP,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全称应用心理专业硕士,2011年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应用心理在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第一,以问题解决的实效性为导向,综合运用来自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经验等,形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心理学方法、技术与产品;第二,以心理学应用的职业化为导向,强调其应用与实际生活及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心理学院之首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自2011年首批开始招收MAP,逐渐探索出一条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的培养之路,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扣“国家亟需”、“社会需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心理专业人才。

继2014年在国内首招应用心理EAP方向专硕,2015年北师大心理学院将开设五个方向,其中3个为新增,计划招收应用心理专业硕士200名(其中推免保送生30名,全日制学生50名,在职120名)。

这五个方向分别是:

职业心理健康与EAP(员工帮助计划)

EAP全称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员工帮助计划,也被称为“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全员心理管理技术”,是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援助与福利项目。主要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及员工进行专业诊断、专业指南、培训和咨询等途径,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来改善组织气氛,提高组织绩效。

北师大心理学院自2014年开始在国内招收首批“应用心理专硕EAP方向”,从EAP经典案例到EAP工具的使用实践,关注EAP的模式创新与质量管理,并对EAP的需求分析与价值进行评估,全方面讲解EAP的原理与应用。

张西超博士是中国EAP奠基人,也是国内最早关注、研究西方企业EAP发展理论、实践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和推动EAP本土化进程的领军人物。先后为以商务部、联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移动、中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为代表的各类组织提供EAP服务,奠定了中国EAP服务的模式与标准。

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发展教育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我院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为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在全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发挥着重大影响。申继亮教授、伍新春教授等出版了多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刘翔平教授、姚梅林教授、刘儒德教授、王建平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

我院侯志瑾教授、乔志宏教授等人为教育部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特聘专家,在全国生涯发展与辅导领域有广泛的影响,从2007年起受教育部委托承办高校教师生涯辅导硕士项目,在国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我院教师在教学、科研基础上,与国内外很多机构建立了业务指导关系,建设了一批心理健康与生涯发展实习实践基地;我院还有一大批杰出校友工作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线,他们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各种原创性的工作思路,能够为专硕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非常切实有效的指导帮助。

  临床心理与箱庭疗法

自张日昇教授1998年将箱庭疗法引入中国,特别是张日昇教授的专著《箱庭疗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以来,箱庭疗法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

张日昇教授的贡献在于作为中国箱庭疗法第一人,他不仅奠定了箱庭疗法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的理论基础,而且开拓了箱庭疗法在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发展的广阔前景。

心理临床证明,箱庭疗法适用于自闭症、多动症、焦虑症、抑郁症、PTSD等的治疗,也适用于个体及团队,对丰富个体的情感体验、促进自我成长及人格完善、改善团体的人际关系及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箱庭疗法已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更成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带来更多快乐并促进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心理游戏。

  婚姻与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作为兴起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新兴咨询流派,发展至今已经有70、80年的历史了,家庭治疗强调家庭环境、系统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对个体的影响,强调通过改变家庭环境、系统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来改变个体的心理行为问题,相较于传统的个体咨询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咨询效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上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长江学者方晓义教授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创设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婚姻家庭治疗专业,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面向社会服务和专业培养的“婚姻家庭研究与治疗中心”。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已经培养了六十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召开了两届婚姻家庭治疗国际研讨会,与美国多所大学的婚姻家庭治疗专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

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其专业核心基础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测量学科,是整个心理学科分支领域中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张厚粲、孟庆茂、郑日昌等各位前辈老师辛勤耕耘下和诸位年经老师的努力之下,该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为国内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心理测量人员,奠定了该专业发展的坚实根基。2000年左右,在车宏生教授的带领下,北师大心理学科取得应用心理学的博士授予权,完善了心理学一级学科各个方向的全面布局,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也作为本专业硕博士培养的主要方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同业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

当前,该学科发展方向将应用学术研究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努力解决现实问题,形成了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人事测评心理学、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主要研究领域。

更多详情请见北师大心理学院应用心理专硕招生专题: http://psych.bnu.edu.cn/mapzhaosheng/

北师大心理学院计划于2014年9月中期举行特色方向发布会。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