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模式引领研究生人才创新培养

时间:2023-05-22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青岛农业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强农兴农使命,聚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让农村成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以科技小院建设为依托,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新路径。学校将人才培养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已有建设基础上,积极申请并获批2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获批2023年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小院建设质量数量均位居山东省前列。青岛农大“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该模式以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突破点,着重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力量,积极助力乡村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以“科技小院”模式申报的志愿服务案例,在2022年获得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团体奖1项。

“科技小院”培育的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力量。

自2019年起,学校先后在山东莱西市、胶州、乐陵和禹城等地建立了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科技小院,派驻师生长期扎根基层。研究生每年驻扎农业生产一线220天以上,以单项技术引进、创新与示范推广为基本手段,将“示范田”直接建在农户地里,采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方式将绿色技术传播给当地农户,打通了农业技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研究生们通过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田间地头实践锻炼,把成果留在农村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现了特色人才培养、精准社会服务、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等多维度有机结合,达到“多赢”目标,实现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乡村人才振兴。60余名具有“三农情怀”的“一懂两爱”人才在小院锻炼成长,30余名研究生获地方“最美青年”、“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姜晓芹等研究生在14名科技小院在读研究生被批准为青岛市科技特派员,开创了研究生科技特派员的先例。

“科技小院”培育的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力量。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围绕地方特色生产、县域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政府企业行业等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通过生产实践揭示限制农业绿色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进行技术创新与集成,推进农产品全链条绿色生产。科技小院师生先后引进及创新作物高产高效技术20余项,实现作物平均增产19.5%,增效48.5%,增收21.2%,减排11.0%。乐陵市科技小院师生通过创新和推广增密和化控技术、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高效生产,提升粮食产量,助力德州市“吨半粮”建设。莱西市、胶州市科技小院聚焦胡萝卜、玉米、大白菜等,推广绿色生产、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小院通过现场展示、科技长廊和科技展板、开展晚间课堂,发布科普短视频等,让农民可以随时了解技术要点,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助力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此外,小院师生还发挥长期驻扎农村一线优势和青年人才优势,积极融入当地,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生态和文化振兴。研究生通过开办田间党校、担任村干部助理等多种方式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为乡村组织振兴贡献力量。

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人才、科技优势,以“科技小院”为阵地,加强组织协调和条件建设,推动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结合,持续深入探索创新“科技小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青岛农大模式,引导广大研究生扎根一线、融入当地,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干事创业,在服务需求中成长成才。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