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2022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暑期夏令营通知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与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划于2022年7月2-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开放暨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等研究方向的师生学术交流,帮助优秀大学生深入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与研究热点。活动期间,学员能全面了解当前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参与国际全球环境变化科学计划、国家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工作,并与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师生进行近距离交流。
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将全程线上进行,公共环节将全程直播,欢迎来自全国范围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参加了解学科前沿进展。与此同时,本次活动计划招收营员30人,参加师生互动环节。申请自公布之日开始接受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6月15日(以邮件发送日期为准)。初步的活动日程参见表1。
“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开放暨夏令营活动日程
日期 | 简要日程 |
Day1上午 主会场 (直播) |
开营仪式 科学家主旨报告(2) 行业实践家主题报告(2) 学部科研平台介绍 学部研究生招生政策介绍 |
Day1下午 主会场 (直播) |
学科专业团队介绍(3个团队,每个团队2~3个报告,各20分钟) 全球环境变化方向 自然灾害评估方向 综合风险防范方向 |
Day2上午 分会场 (内部) |
【分会场师生讨论与交流】 - 自然灾害评估分会场 - 综合风险防范分会场 - 全球环境变化分会场告 |
Day2下午 | 师生自主交流(双向选择环节) |
Day2晚间 | 导师推荐候选营员名单 |
Day3上午 (分会场) |
优秀营员选拔活动(各专业组织) |
注:表中日程安排可能有后续调整;
1. 申请条件
1)对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公共健康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有浓厚研究兴趣、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生态学、公共卫生等理学专业或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理学专业,安全、土木、环境、测绘、管理、金融等工学专业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在校三年级本科大学生。
2)品学兼优,外语水平良好。
3)全国“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学生优先。
2. 申请材料
1)夏令营申请表(附件1,需要申请人所在院系领导签字并盖公章)1份;
2)个人简历1份;
3)报名信息采集表1份(附件2);
4)专家推荐信2封,需要2位副教授(含)及以上学术职称专家分别推荐并签字确认(附件3);
5)前两年半成绩单(可自己打印,如有不实后果自负)与总评成绩排名证明(如果没有两年半的学习成绩总排名,可提供各学期排名的证明,院系盖章,扫描件即可);
6)能够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书、成绩等证明材料1份(扫描件);
7)获奖证书、学术论文或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如有,请提供扫描件)。
3. 申请方式
只接受邮件申请:申请人通过电子邮件将前述申请材料电子文档或原件扫描文件压缩成1个文件发送至“全球环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暑期夏令营报名邮箱(见官网),发件时邮件名和压缩文件均以“申请人学校名_所在学部或院系名_申请人姓名_选择的第一专业”的方式命名(例如:北京师范大学_地理科学学部_张三_自然灾害学)。纸质材料申请恕不接收。邮件申请截止日期2022年6月15日。
4. 材料审核及营员录取
审核和录取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专门委员会负责。营员录取工作将于2022年6月20日结束,录取名单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网站上公布并直接通知本人(邮件和手机短信方式),录取同学要在2022年6月25日前邮件、短信或者电话确认,逾期未确认视为放弃此资格;
5. 优秀营员评选
夏令营计划进行优秀营员评选活动。正式营员经由研究生导师推荐参加评选。因本年度受疫情影响、采用全程线上方式,优秀营员评选活动的细则将稍晚公布。
6. 其他事宜
“全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开放暨夏令营活动内容及日程安排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网站(http:// adrem.bnu.edu.cn/)、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http://espre.cn)及微信公众号的后续通知。
各专业咨询电话:见官网
温馨提示:为保证“全球变化与灾害风险科学”学科开放暨夏令营活动优质服务,电话咨询时间为工作日的上午9:00-11:00。
附: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系列暑期夏令营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原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是以地理学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出发开展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机构。她起源于198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设置的“中国自然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室”,并于2006年正式获批成立。至今,北京师范大学的灾害风险科学研究已走过31个年头,减灾院也已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顶尖的灾害风险研究机构。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全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国家重点建设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号召,减灾院于2011年起开始举办“灾害风险科学”系列夏令营活动(历年的具体名称可能略有调整),以期让全国更多优秀学子了解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以及全球变化等领域的研究、实践,国际与国家需求,为培育更多的行业和领域顶尖人才做好储备。在过去的10年中,夏令营共招收营员448人,通过夏令营招收复试推免生251人,在全国优秀学子和灾研院一线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此前夏令营的营员中已有数届毕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与减轻灾害风险实践等领域从事一线重要工作。
年度 | 举办日期 | 夏令营申请人数 | 夏令营规模 | 预录取人数 | 最终就读人数 |
2011 | 7.28—8.01 | 45 | 35 | 14 | 8 |
2012 | 7.11—7.14 | 52 | 33 | 17 | 15 |
2013 | 7.08—7.11 | 112 | 58 | 41 | 21 |
2014 | 7.14—7.17 | 102 | 46 | 42 | 39 |
2015 | 7.21—7.24 | 65 | 45 | 政策原因无预录取环节 | |
2016 | 7.12—7.15 | 130 | 54 | 34 | 27 |
2017 | 7.10—7.12 | 100 | 43 | 36 | 24 |
2018 | 7.09—7.11 | 400 | 208 | 地理科学学部统一举行 | |
2019 | 7.04—7.07 | 146 | 52 | 32 | 26 |
2020 | 7.13—7.14 | 180 | 82 | 35 | 32 |
2021 | 7.02—7.05 | 149 | 44 | 19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