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南开大学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时间:2022-05-18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南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视察学校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牢固树立思政工作“一盘棋”观念,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统一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和加强党委统一领导,制定《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建设实施办法》《关于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规定》等系列文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学校回信勉励精神作为鲜活教材,把“爱国三问”作为学生入学和毕业时的必答题,有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充实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创新体制机制,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举办“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端研讨会,携手国内18所高校加强“大思政课”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设立校院两级“师生四同”工作室,搭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共同体平台,推动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贯通衔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

融通两类课程。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期刊等综合优势,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支撑并反哺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金课,建设网络慕课并在人民网上线。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校院联动、“一院一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倾力打造“名师引领”精品通识课,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按学科建立优秀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团队,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团队建设,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合力。

用好三支队伍。探索专任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共同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采取引进、招聘、校内交流、遴选师资博士后等多种方式延揽校内外人才,在职称评定等方面设置专门评价体系,强化对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的考核。设立思政课兼职教师岗位,聘请符合条件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以“形势与政策”课为抓手,加强“一院一团队”建设,实现院级教学组织全覆盖,学校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上讲台授课。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必修课,通过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素质评估等形式,让辅导员队伍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鼓励并支持辅导员主动承担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构筑“大思政课”育人同心圆。

做实“师生四同”。将“师生四同”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大力推动,党委书记直接参与教研室设置、教学大纲制定和专题内容设计,为“同学”学什么、“同研”怎么研、“同讲”怎样讲、“同行”如何行开展指导。探索师生共同研究式学习,选拔优秀学生加入理论社团,培养学生骨干并回馈思政课教学。对接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挖掘不同学科和专业特色,设置师生同研课题,开展常态化师生集体备课,强化同研选题发布和团队组建质量。坚持开展校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成才报国”青年宣讲团面向校内外理论宣讲近1000场次。做优“师生同行”育人品牌,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600余万元,支持1.8万余名师生组建近2000支团队,分四个专题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成果获第17届全国“挑战杯”红色专项赛一等奖。

助力一体建设。积极服务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探索基层教学组织新模式,推进与学校定点帮扶单位甘肃庄浪中小学开展集体教研活动。依托“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牵头编写《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指导方案》;依托“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国家级课题,与天津市教育系统20多家单位签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议,承担思政课教师教学培训任务,努力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