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考研复习:一个人“埋头苦干”还是找研友一起努力学习?

时间:2019-09-29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摘要:时光飞逝转眼间已是9月中下旬,不知道21考研的小伙伴大家复习的进度如何?你现在是在一个人埋头苦学,还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互相鼓励学习呢?

  一、研友很重要吗?

  我们都知道,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日复一日的三点一线,却从来不敢松懈,每次娱乐之后,都会有满满的负罪感,还会遇到各种拦路虎,心态极易崩溃。在一个人扛不住的时候,身边有个人陪着你,帮助你,是不是更好呢!

  1.分享各类考研资源

  不同于高考,考研还比较考验大家的信息检索与收集能力。信息的搜集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单靠一个人来完成确实会浪费掉不少宝贵的复习时间,但如果两个人一起做,共享信息与资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情感上相互支持

  考研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强烈的驱策力会使一个人去克服许多的困难,而研友就能互相鼓励和鞭策,甩掉负面情绪,继续投身到复习当中。当一个人想放弃时,另一个人还在坚持努力,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示范和带动作用,研友是一种良性竞争。

  两个人或是几个人在一起学习,遇到难题可以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还可以相互督促,每日汇报学习情况,分享学习心得。如果是一个人孤身奋战,又没有很强的自控力,是很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影响复习进度的。

  二、一定要找研友吗?

  有同学会问,"我感觉一个人复习也蛮好的,比较自在,考研一定要找个研友吗?"找不找研友当然是因人而异的,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自身情况来考虑。如果觉得一个人复习力不从心,有研友作为精神后盾,更能使自己力量满满。

  如果认为找研友太浪费时间,不如一个人复习效率高,还要花时间处理跟研友之间的一些小矛盾,那么,选择一个人备考,显然是最适合自己的。

  提醒一下大家,如果现在还没找到,就不要再把时间花费在找研友上面了,一个人的备考未必就是不行的,顺其自然最好。

  把重点放在复习上面,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才是首要任务。有人说,考研就是孤独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没有人会代替你学习,学习的苦与累还是要自己来承担。记住,孤独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如何分辨研友和损友

  那么,该怎么分辨出研友与损友呢?之前有同学说,他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个研友,一个晚上把怎么复习英语、怎么复习政治、怎么复习专业课、专业课都看什么书、可不可以借我看看……各种问题全部问了个遍,结果第二天就找不着人了!

  这种所谓的研友确实够可气的,我们在选择研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首先,跟研友之间要抱着相互帮助的心理,而不是相互利用,套取资源。

  其次,考研中难免会遇到情绪低迷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可以跟研友吐槽一下,但如果研友比你还低沉,还整天给你传递一些负能量,那还是尽早远离吧!

  再次,好研友一定是意志坚定,明辨是非的人,能够抵抗各种诱惑,而不是一天到晚以放松心情为由拉着你去吃大餐、看电影。

  四、如何选择研友

  选研友一定要选合适的,选错研友那就是一场变相的灾难。大家可以把这几个方面作为挑选研友的标准。

  1.志愿不要相差太远

  首先,选择的专业以及院校上尽量不要相差过远,也不要完全一样,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因竞争而产生间隙。

  2.背景类似,性格互补

  这样一来,双方之间比较有共同语言。性格能够互补更好。比如,你复习容易松懈,那么一个意志坚定的研友,对你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如果你的性格比较拖拉,千万不要找个有严重拖延症的人作为研友,否则,两个人一起拖延,后果不敢想象。

  3.相似的复习进度/计划

  除了以上这些,有大致相同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以及相似的生物钟也很重要哦!这样才会有"并肩作战"的感觉。考研路上有个朋友是很重要的,但是什么样的研友适合你,能够和你互相帮助组成最佳排列,是需要大家认真考虑的。

  五、怎样与研友相处

  提醒大家,朋友是可以成为研友,但研友未必都是朋友。研友是考研路上与你志同道合的那些人,你身边的研友可能会中途离开,也可能会有新的研友加入进来,但,你一定要做最坚定的那个,坚持下去,才会有个好结果。

  与研友之间难免会出现此消彼长的竞争和较量,也有可能会被研友的情绪所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勿忘初心,时刻记住你出发的目的,不要把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小事上面,复习才是头等大事。

  另外,在与研友的相处中,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时时刻刻都黏在一起,最好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保持思想独立,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比较好。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