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政治

2016考研政治史纲主观题的条目型知识总结

时间:2015-07-21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政治

史纲的知识点很多很杂,尤其条目型的知识点比其他几门科目都要多,理清这些条目对顺利解答史纲主观题很有帮助,下面我们就把其中关键的条目型知识总结一下。

1.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

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1914~1918年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其次,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最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却未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权,和会将此利权转交给日本。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近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3.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尽管在长时期里,有三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

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5.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但是其发展仍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之前我们说过,复习考研政治不能只关注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与当前时事结合,即便是以历史知识为主的史纲也一样,很多考点也需要与中国共产党当今的许多政策相结合,才算真正的“踩”到得分点。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