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经验

普通二本走上考研这条道路,真的就这么艰难吗?

时间:2021-07-02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经验

本科就读于某8线城市的二本,曾参加各类比赛,数次荣获参与奖。大学期间,英语挂科累计2次,专业课挂科仅1次而已,补考均成功通过。曾有休学打算,遭到父母一致反对故继续念书。后机缘巧合参加考研分享(恰好那天没逃课,好险),内心充满崇拜之情,随即备战南大,一战上岸,复习时长9个月。

(PS:我这该死的才华ㅁ슴ㅁ슴ㅁ슴)

 

前段时间我在追一部综艺,叫《令人心动的offer》,你们有看过吗?

 

这部综艺第一二季,都是针对律所实习,节目里面的实习生,本科要么来自于「五院四系」,要么是海归精英。其中一名实习生丁辉,本科毕业于常熟理工学院,后以391分的考研成绩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个人履历相当励志,专业能力也不输他人。

 

但他也是唯一一个本科来自二本学校的候选人,而「本科二本」这个标签,让他从面试开始就受到评判人的固有偏见,丁辉有两点被反复提到:

1、年龄大(91年)
2、本科非名校毕业

 

虽然这是在找工作阶段的节目,但也让我想到了很多胖友经常问我的问题:本科学校不好,考研这条道路会走的很艰难吗?今天我想谈谈我了解到的东西,关于普通二本同学考研,到底难在哪里。

 

一、难题1 :考研择校问题

 

作家德里克·汤普森说:“你可以掷硬币一直掷到自己的手指发麻,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最终会接近50%对50%。但是生命是一个巨大的轮盘赌,只为每个人转一次。“而考研就是一年只为每个人转一次的硬币,所以在择校时,就尽可能的接近更大的上岸概率。

 

如果你对于择校和备考还不是很了解,除了看文章之外,我推荐听一下「免费的」考研择校&规划课程,一共4节直播,老师会讲择校择专业的方法,以及政英数复习的计划。系统的理解考研这回事儿,再结合我下面讲的经验,尝试冲刺400分,点击下面的卡片就能免费领取。(ง •_•)ง↓↓↓

 

学校专业迟迟不定,复习规划没有重点,资料收集不全的同学快领


 

 

学姐还要提醒一下,择校时,要尽可能的多收集数据,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数据有4个:统考名额、复试分数线、专业报录比、考试科目。你可以简单做一个表格,对比一下各个学校的情况。

 

如果你可以这样简单的梳理出来,那就好办了,你唯一需要想的就是,你能不能挤进录取名额当中?你的分数能不能达到「往年录取最低分」,如果你要达到这个分数,分配到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分别要考多少分?

 

实话说,我知道大家在择校时会很忐忑,自己梦想中的学校不敢报考,怕一年的努力光阴浪费掉,好考的学校又不想去,不少人处于这样的纠结中。所以你就不要判断学校,你只需要判断分数,你能不能达到?怎么达到?如果经历了这个分析过程,你对自己的选择会更加有信心,也知道自己的选择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我在说一下想我一样的二本考生,考研择校时应该额外注意的问题。判断一个学校会不会不欢迎双非,你要特别注意以下4点,如果感觉不太对劲,请慎重报考

1、了解该学校总成绩计算方法:请优先选择初试占比高的学校,同时优先选择复试中笔试占比高的学校。比如:

 

  • A学校:总成绩=初试成绩*70%+复试成绩*30%,也就是说你的掌控性会大一些,只要尽可能的把把初试往高了考,复试不要出太大的岔子,一般就没有问题。仔细分析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这类学校一般是按照初试排名进行录取的。
  • B学校:总成绩=初试成绩*50%+复试成绩*50%,这就是初试和复试都比较重要。
  • C学校:总成绩 =(初试总成绩/5)×50% + 复试成绩×50%,这就代表初试5分抵1分换算后,再乘以50%。明显是复试分数比较“值钱”。

 

2、体会意向院校态度与倾向:

比如人大的新闻传播只招收推免生,统招不招了。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在2021年增加了材料评议的环节,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所以考这类学校就不太占优势,如果复试表现一般,也很容易在被排名往后的同学逆袭。

 

3、关注复试差额的比例:考研复试一般采取差额形式,正常比例一般在120%左右。

⚠️提示:120%差额复试的意思是,假如今年有10个名额,学校会让12名过线考生进复试,最终再淘汰2名;深圳大学是150%差额复试,也就是说假设有10个名额,15人进复试,再淘汰五个。

 

有一些学校,可能名额就10个,他让30个人进复试,这就是差额比例过大了,你很难把控复试会发生什么。如果说比例过大,双非同学慎选,因为确实是有一些学校,复试线划得低,让多一点的人进复试,然后再从排名往后的同学当中挑一些本科学校排名靠前/复试表现好的考生上来。

 

复试的比例呢,你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看,

  • 学校研究生官网,看招生简章;
  • 对比目标院校的这个专业的复试名单跟最终的拟录取名单,然后看多少人进了复试,复试刷了多少人,刷的这些同学初试考了多少分,多少名。你就能做心中有数了。

 

4、查找近两年调剂方案:看院校历年调剂方案,能够察觉出该校的态度。我们可以从调剂公告中看学校是否更倾向于保护一志愿,还是更倾向于接收985/211本科的同学。

「更倾向于接收985/211生源的调剂公告」一般会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性文字:

【注意:此学校比较欢迎985院校考生调剂】

 

再来看看什么样的调剂公告是倾向于保护一志愿的:

 

【注意:这所学校接收的是「校内调剂」,也就是优先接收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

 

二、难题2 :“歧视”问题

 

我考研的时候,也很害怕会不会有学校歧视的问题。我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我本校有一个学长考上了,但备考过程中还是很忐忑,所以大家的担心我非常能够理解。

 

我说一下读研后观察到的情况,在研究生阶段接触的同学中,本科211和985的同学占多数,但是本科是二本的同学也比较常见。

 

通常我们听到的「歧视」最可能在三个阶段出现,分别是考研复试、考研调剂导师选择。其中,在考研调剂中,“歧视”尤为明显。

 

先来讲考研复试:在考研复试中,不要担心歧视。如果你的初试分数很高,面试表现也还不错,一志愿的老师很难因为本科学校淘汰一个考生。越好的学校越不会这样做,一般的学校生源有限,也没理由这样做。所以,二本、三本的同学只要进入复试的排名不要太擦线,真不用不太担心。因为我身边的例子很多,有双非学校考生复试表现好被捞上来的例子,也有211考生太飘被淘汰的例子。

 

再说考研调剂:如果一志愿没进复试,希望通过调剂这条路读一个211、985的,实话说,真的是很难了。调剂跟一志愿复试不一样,有些比较好的学校看到二三本考生的调剂申请,几乎一概拒绝,或者直接在调剂公告中写道:

 

总结一下有些(双一流)学校,它们对自己一志愿考生的本科出身可能不会歧视,但是对于调剂考生的本科学校,显然到了一种极其苛刻的状态。原因在于选择权,因为调剂的申请太多,在同等优秀的情况下,学校没有理由拒绝来自985、211考生的申请,去接受其他考生,这是现实。

 

但是今年调剂政策有一些改动,对于我们这种普通本科的考生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即学校对考试科目一样的学生,需要根据分数由高到低安排调剂复试。

 

但是问题来了,如果我们的专业课是自主命题科目呢?我想在这些专业里面,本科依然是一个调剂中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看了这些,是否领悟出了破解之法?那就是,跟我一样本科学校是双非的胖友,一定要考上一志愿。尽量不要让自己经历调剂,因为那里很少有逆袭发生。

 

最后说一下本科学校在导师选择时的影响:首先,每个研究生都会有导师的(即使导师不愿意,也一定会有导师的)。其次,一般导师不会太挑学生的本科学校,但除了学院的热门导师,还是我们上面说的原因,因为选择太多了。反正考上了,这块也不再赘述,你就知道一定会有导师就好,放心。

 

后记:

上学之后,导师从来都不会问你是不是二本的,我师门中,有南大本科保研的同学,也有其他985、211考上来的,但导师都是一视同仁,带着我们学习,传授生活经验,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帮助。我觉得如果你像我一样也是二本,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之后,选定了这个高校,就抛弃心里的思想包袱,全力以赴的冲进统招名额。怎么冲?靠的只有一个:初试的分数。

 

希望每一位考生,每一份努力都会获得应有的结果。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