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经验

北师大教育学412高分学姐的复习经验

时间:2019-08-14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经验
 本人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以下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验:回首当初,清晰的记得考研成绩公布的那天我疯狂的刷成绩却怎么也进不去系统时的紧张和焦急,以及在看到412分后的不可置信,以为是系统繁忙到将成绩也错乱了的傻笑。但是一切都在我看到专业课263分时定格了,对于这个分数,心里虽然惊诧,但也觉得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虽然很久之前就有人告诉我:北师难考,北师教育学更难考。

  而北师教育学学硕更是难上加难。也有很多人说北京地区高校判卷很严,压分重,给分苛刻。但是作为一个”以身试法”的过来人,我只想实事求是的告诉学弟学妹们:没有努力陪伴下的理由,仅仅只是借口。

  首先,我们要正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考研?当你不知道自己未什么要考研时可以问问自己:

  “如果本科毕业不能有一个收入可观的工作,是不是要选择考研?”

  “自己学习成绩优异,却因高考失利,是不是要通过这唯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靠近自己心仪的院校和专业,从而改变自己的处境?”

  “如果本科专业与教育学相异甚远,跨专业考研是否能成功获得一线生机?”

  这些问题都是基于一个现状——哪怕只是想做一位中学教师,学力也至少是要求硕士及其以上,考研真的是除了高考外最后一根能改变自己人生的稻草了,现在抓不住就只能错过了;一年的时间工作你能挣到什么呢?一套房还是足够的存款?但是你通过一年的时间获得的可能是一个能帮助你挣钱挣房的平台、学历。认清这些,那么选择考研为自己权力拼一回也未尝不可。

  下面就为大家来具体说说我自己的备考经历吧!

  1、基础阶段(1月-6月)

  先说一下,北师教育学740参考书目一共是有11本书,但是很多小伙伴都会抱怨”11本书怎么看得完呢?”,其实,我想说的是,看书不在于是不是必须看的,看不完又该怎么办?而在于你看什么,又是怎么看的?

  相信很多看过一两遍教材的宝宝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看的很happy,看过后总觉得自己看的差不多了,已经有了一些教育学的知识了,但是却有说不出来哪是哪。针对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正常却很危险的看书状态一旦持续12个月,就会严重影响到你的复习了。

  因此对于参考教材是必须看的,但是要有选择性、针对性的看,这里学姐给大家推荐几本教材:

  十二校联编《教育学基础》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想要查看全部推荐教材可点击这里查看(北师参考书目)

  那么,如何正确的看这些参考书目呢?看教材首先要熟读目录,不要小看前编和目录给你的导学效果,一个连目录讲了什么都不知道的阅读,有什么细致可言?第一遍浏览注重每一章每一小节每一标题的逻辑顺序,要把正文文字当作你理解标题的解释。

  然后同时在纸上按照一级二级三级......标题这样归纳目录章节和每个小标题做成教材框架。用不了你多长时间,但却在强化时期起到定位和补全知识漏洞的重要作用。一定要给你的阅读每天定一个量,不然就一定会落入遥遥无期的课外阅读中去。

  那基础阶段怎么检查你的教材阅读真的有效果呢?

  这就要利用到上面所说的教材框架了,每看完一部分,看着教材框架讲一讲这一部分都有几个小部分,讲了什么。复述和讲述永远都是巩固技艺的较好方法。

  有很多同学都会问:既然我们不可能最后按照教材背,那为什么还要看?

  这就是搞不清教材与大纲的区别与联系。教材是帮助你梳理知识点的。什么叫梳理?梳理不是让你浏览一个个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理论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的,而是让你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逻辑顺序。只有对5门基础课的整体体系有一个全面熟悉的理解,才能使后来的背诵事半功倍。

  2、强化阶段(7月-10月)

  强化阶段也不是买一本大纲就直接往上背的,有很多人都误解,到强化了就是到背诵了。不理解或没有达到熟练程度的背诵只能是徒劳无功。强化阶段也是要总结框架,但这份框架就不是按照教材目录了,而是要结合大纲解析总结出适合你自己理解或记忆的框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拿教心的学习这一部分来讲,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我们就可以用简单的逻辑顺序帮助我们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即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怎样去学习。

  再拿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人本主义来举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诸多教育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研究是经历了由浅入深的不断探索之中——可观动作(行为)→不可观的思维被动认识(认知)→不可观的思维的继续延伸从被动到主动(建构)→动作+认知+心理全身心(人本)

  强化阶段建议大家就按照五门通常被提出来的普通顺序来复习:教基-中教-外教-教心-教研。这个顺序方便大家逐步加深对教育学的认识理解,即在了解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学习本土和外国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理论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探究,并利用探究出的符合人成长发展的心理规律的方法来推进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就是宏观的知识线索。

  我将强化阶段分为两个小的支节:

  ①7-8月中

  暑假期间时间最完整不受干扰,要熟读大纲解析,高教出版的大纲解析虽然是311的模本,但是不论是740还是其他考5门基础课的自主命题院校都需要学习这5门,只不过题型稍有出入,但重要的是:教育学就是这些知识,知识库是一样的,没有差别。题型并不能作为你挑拣知识的理由。这里说的熟读是接近于背诵的读,虽不是摇头晃脑的强迫背诵,但是要在心里默念复述,并同时总结框架。熟读遍数要求在3遍以上。

  ②8月中-10月

  这段时间是第一轮背诵的时间,你背不背的下来,记不记得住,要看你上一阶段的熟读效果和遍数。强化二阶段的默写框架很重要,不要以为看了一阶段的框架就记住了,好脑子不如烂笔头。默写并不是誊抄讲义而是复现框架,有了框架才能有往里填肉丰满的机会,在默写框架的过程中可以试着往框架下面丰满观点以备最后做题时有话解释你写出的拿分要点(框架)。

  第一轮背诵要求基础扎实,就是说,若你发现某一块转天记不住前天背诵的,也不要单图进度,较好填扎实了,再继续。当然也不要总停留在这一块,如果发现总是背不住,那就说明你在基础阶段的教材没看透,强化一阶段的熟读没达标。背诵遍数要求达到2遍。

  3、冲刺阶段(11月-考前)

  11月是第二轮背诵,着重背诵第一轮背诵中的重难点,仍旧以框架为纲。但这时就要辅助练习题目了,练习套题,按规定时间完成。不要因为你感觉写不出什么或者写不完就不练题,不练题的结果最后一定是上了考场背的再好也输得很惨。刚开始练的时候很难过,凡事都有第一次,练着练着就习惯了做题顺序和时间分配。

  12月份政治的背诵量提上来了,给专业课留的时间本来就不多了,这时背诵就要放在之前不太熟练的生僻点上,因为重难点已经背诵过了,要相信自己已经记住了。在临阵前背诵偏僻知识点是防止题目出偏。

  比如16年北师就考过定县实验的名词解释,即使是在孙培青老师的《中国教育史》中都只是个带星号的附带解释而已。然而它就是考了,但你只要复习到了晏阳初的人物介绍和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就能明白其实它考的就是乡村教育理论。

  最后还有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自己划重点!!!要抱着没有重点都是考点的心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漏!!!!!

  4、复试

  虽然初试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看到北师的复试名单后仍有一种担心焦虑的感觉,因为分数相差不大,且我的专业的复试比例今年升到最高,17取6,刷人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阅读本专业的相关书籍,与教育学基础相关书籍,准备中英文自我介绍都是必须的,还要研究本专业领域的导师论文,及时了解学术动态也能为复试加分。最终有惊无险,通过努力坚持和充分的准备,自己也取得了复试第一的成绩,最终以初试复试双第一,总成绩第一的成绩拿到了录取资格。

  5、公共课备考建议

  A英语

  因为自己本身就很喜欢英语,还在大学阶段辅修了英语的第二学位,所以对英语的复习相对轻松一些。4-12月份考试不结束就不要结束背单词,但背不是从单词书上背,而是从真题文章中背。且对于考研英语,真题是永远的王道,研究几遍都不嫌多。为大家推荐几个课程我当时的课程与参考书,何凯文的长难句课。

  B政治

  政治过早复习确实记不住,因为与考试前后的时事热点联系很紧密。所以10月份着手是比较好的。题是用来研究的,只有研究过的题才对自己有价值,不然只能是过眼云烟。推荐阮晔的马原,徐涛和蒋中挺的毛中特,刘源泉的史纲,张云天的思修。12月拿出背专业课的劲头来复习大题,上考场就不会出现没话可写的尴尬。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