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报考专业

如何才能选出一所适合自己的院校?

时间:2020-07-21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报考专业
 ►选学校时要考虑的情况

  一、学校基本概况

  1、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一区还是二区,要知道每年一区的分数线要高于二区,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

  2、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是国家“985”、“211”或者现在的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3、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有没有自己划定分数线的权利,一般院校自划线比国家线要高出一些。

  注意:搜索院校信息要认准官网,有些学校他不叫研究生院,有什么某某大学研究生处,某某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搜索某某大学。进入该学校官网一定会看到招生就业一栏,要么是在首部,要么是在左侧等,适用于所有高校,打开官方网站都会有招生栏目,从这里可以准确直接的进入官方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公布网站。

  二、学校实力排名情况

  1、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参考校友网或者武书连给出的排名;

  2、学校专业排名情况;

  3、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学科排名的网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http://www、cdgdc、edu、cn/

  在这里大家可以查询想要报考的专业的院校排名,这里还有学科评估结果哦~

  三、师资力量

  读研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研究活动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对研究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读研是很讲究师承关系的,好的师资对学生从事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

  一般而言,热门院校里的专业具有不错的师资,这是与热门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师资配备紧密相关。

  四、学术氛围

  对读研来说,学术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读研就是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慢慢熏陶并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一般来说,热门院校的专业会拥有自己良好的学术传统,在这个学术传统中读书的人会不自觉地烙上这个学校自身的气质与秉性。并且,在热门院校里,会有各式各样的学术讲座,图书馆里会有更丰富的藏书。

  对普通院校而言,院校的学术氛围是相对不够浓厚的。学术讲座很少,可能在一个学年里也听不到几个学术牛人来讲学,学校里面的图书资料也不够完备,学术资讯会比较闭塞。

  五、招生计划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每年都会公布招生计划,除了单独公布,有的会写在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或复试细则里,不同的学校公布的时间也不同,大家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官网。通过往年的招生计划数据,能清楚地知道近几年每个专业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判断适不适合报考,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招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考上的机会越大。

  注意:在报考时最好打听清楚,除了在官网上,也可以向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求助攻,了解一些内部消息。不要小看招生计划,总有人在复试被刷了之后感慨:早知道就招一两个统考生就不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了···每年都有同学报错学校吃了亏,复试被刷才知道,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只是陪跑的炮灰,太扎心了···

  六、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虽然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但是足够帮助你从中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建议不要报考。

  七、实际录取人数

  复试完毕后院校通常会公布拟录取名单,从中可以得知实际录取人数,结合去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时候对比计划招生人数,你会发现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分析下目标院校有没有扩招的传统。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拟录取名单公示有时间限制,最好及时查看。

  八、报录比

  报录比即报考录取比例,它能反映考研的难易程度。这项数据究竟怎么看呢?如果院校官网有公布报录比表格,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公布,大家可以自行通过当年报考人数和拟录取名单上的实际录取人数去计算,报录比越大说明报考难度越大,因为这一数据能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是20:1。

  九、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此外,复试线还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学校给出的复试线一般是各院的最低院线。所以,查找复试线的时候不要混淆校线和院线的区别。如果目标学校只有一个学院开设目标专业,则不存在校线和院线的区别。

  一般在每年四月,待国家线公布以后,各招生单位开始根据国家线划定本校的复试分数线。除了早在三月份就已自主划线的34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事情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其中有个问题非常重要,那就是部分专业的实际分数线远比国家线高得多。上一年录取最低分数线也比国家线高不少。对于这样的专业,同学们心里必须清楚真正的分数线。

  分数线是一个最直观的标准来判断报考难度,分数线历年来不会变化太大,今年330分那么明年可能340,也可能350,总之在这个范围内浮动。分数线是一个硬性条件,分数无法达到分数线只能考研失败或者参加调剂。

  复试线在两种情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例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试题难度差异太大。复试比例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二是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注意:如果学校没有公布分数线的话,我们可以从拟录取名单里找分数最低的一位同学,以他的成绩作参考。

  十、推免人数

  如果某个学校推免人数超过50%,那就意味着留给统考生的名额不多了,竞争也会异常激烈,考研难度将会剧增,如果确定报考,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要留意招生计划里面是否包含推免生,如果有包括推免生,就要用当年计划招生总人数减去推免的人数,剩下的名额一般就是统考招收的名额。如果推免生占了大半名额,就要慎重报考。

  注意:查推免人数有这几个方法,第一是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择硕士目录一栏查询;第二是通过院校官网公布的推免生录取名单查询。

  十一、复试比例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例为1:1、2,这就意味着,如果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的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

  1)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

  2)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所以初试通过的考生,哪怕是高分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复试不仅仅是看初试成绩,而是看考生综合能力。了解院校的复试比例非常重要,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决定着最终录取人数。

  十二、考研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有的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的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的学校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30%、甚至20%。

  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难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些学校不公开真题试卷,所以还要多方权衡。

  十三、报考建议

  1、一般情况下,竞争激烈的院校都集中在北上广的一些名校中,因此在择校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尽量避开这些报考重灾区。

  2、上线率高的学校,集中在位置偏僻的211院校以及地方高校中,尤其是省立师范大学。前者如西南大学,后者如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从学校的整体水平来考虑的话,这类学校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所以这些学校的“性价比”还都是很高的。

  3、一些二区的学校只要过了初试,复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校考生考本校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因为面试评分处于相对优势,专业课备考方面更易获得相关师兄和老师的指导。???

  ►选学校的方法

  一、与目标专业的匹配

  想要知道一个院校是否适合,首先应考虑该院校是否有自己的目标专业,以及目标专业的强弱等。

  事实上,院校与专业的搭配选择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讲,名校强势专业考取的难度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名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强势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大,就业较好;一般院校一般专业,考取的难度较小,就业前景一般。同学们可以参考这些特点,灵活的选择。

  同时,大家在选择学校时,要对专业进行全国索引,了解它们的排名情况再行定夺。热门专业普通学校,热门学校普通专业都可以多加考虑,毕竟名校毕业后可以凭借它的名声来打响第一炮。相对看来,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是挑战系数最高的,也是最困难的。同时,该学校该专业的导师构成也要考虑在内,导师的教育背景、学术方向、科研成就、为人作风等都与学生日后的学业甚至就业前途息息相关,那么大家在选择学校时就要多加一份关注。

  二、城市效应

  可以说专业和性格都是确定你的方向的问题,学校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问题,同样一个专业,全国那么多学校开设,难度可大可小,所以定学校关键看成功率。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发现,70%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此外,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因此当地研招办对于当地的生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钟情的区域,很多考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读研,他们认为,大城市上学可以开拓眼界,学到更多知识,还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种前卫的东西,同时211院校和985院校确实也较多集中于大城市。

  学校所处区域关系着考生就读期间接触的平台和视界还有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当然,小编并不是鼓励大家一窝蜂的挤在一线城市,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发展前景等综合考虑,还是那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三、个人水平

  大家要明白,考研不容易,读研的机会成本很高,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也有动力,读研也有激情。

  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所以建议大家对于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结合目标学校、城市的客观现实冷静剖析,全方位考虑,争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选择。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