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产教融合深化空天报国“长鹰志”

时间:2022-03-02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承“空天报国”精神,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与关键领域领军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了具有典型行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思想引领,厚植“空天报国”情怀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特别是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了大批领军人才。

把思政教育融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各环节。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就业选择中上好“大思政课”,引导学生厚植“空天报国”情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持续开展以行业形势、典型案例、先进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学习,建设了一批校企协同课程思政示范课。学校坚持每月邀请产业领军人才开展讲座报告或交流座谈,开拓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服务国家的使命感。打造“长鹰志”“中国心”“陀螺梦”“电磁魂”等文化品牌,营造了“空天报国”的浓厚氛围。通过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专家库、与关键领域领军企业“一对一”对接等措施,有效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到关键领域领军企业建功立业。

构建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学校在2018年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强制性要求的基础上,2020年进一步出台了《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明确发表论文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鼓励博士生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产教协同攻关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方向,以大型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或实施为背景的技术学位论文申请学位,切实提高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和独立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超过50%的博士毕业生和1/3的硕士毕业生选择在国防系统就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航空发动机的大部分总师、载人航天工程超过1/3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均为北航校友。2021年,9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本科校友、研究生校友当选“两院”院士数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强化校企合作,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1952年建校伊始,学校就高度重视校企协同育人。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了“红色航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方向,第一版教学计划明确把5年3次航空企业实习作为重要培养环节,建立了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围绕国家建设急需,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师生“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创造了以我国首架轻型客机“北京一号”、首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首架无人机“北京五号”为代表的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

新世纪以来,学校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探索。2005年,借鉴国际先进卓越工程师教育经验,学校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共同创办中法工程师学院,着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系统思维、协同创新能力,能胜任世界多样性和快速变化挑战的工程领导领军人才。2011年,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展校所联合培养博士计划,以产教融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与关键领域领军企业建立了一系列专项人才培养特区,取得良好成效。

进入新时代,学校大力推进招生资源与国家重大需求的精准对接。2018年,试点开展产教融合全日制工程博士培养专项。2021年,制定出台了本科生社会课堂工作方案,与关键领域领军企业联合打造了107个实习基地,全面推进8周以上的学生驻厂研究性实习,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拓宽培育途径,深化产教融合内涵

针对行业紧缺人才和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校通过建立紧缺人才定制班、急需人才培养特区,引导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招生、联合选题、成果共享,创新构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

定制化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2006年起,先后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和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等,联合成立了“大型飞机高级人才班”“航空发动机吴大观班”和“网络信息安全班”等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本着强强联合、深度融合、紧密协同的原则,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建立教学团队,共同开展论文选题和课题研究。“大型飞机高级人才班”已累计举办15届,为国产大飞机的设计、研发、制造和管理培养了数百名高层次人才,被誉为“大飞机专项黄埔军校”。

打造急需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特区。学校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打破学科界限,密切联系航天科技、中航工业、中电科等行业领军企业,先后成立了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无人系统研究院等多个急需人才培养特区。探索建立了协同决策、融合攻关、互补投入、联合考评、协作育人的急需人才培养机制,为多学科交叉、校企协同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提供了坚实保障。

聚焦战略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

学校面向国家战略,结合学科特色优势,引导师生瞄准企业“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建立了“基地—项目—实验室”三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北航模式”。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公室,统筹布局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培养。先后建成“先进飞行器高级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航空发动机高级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基地数量在全国高校并列第一。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先后有40名毕业生入选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27名毕业生入选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

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全面深化校企合作。联合校内导师和企业专家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团队,聘请企业领军人才担任兼职博导或双聘导师,将产教协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深空探测、空天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全国率先试点非财政拨款博士专项,鼓励导师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经费培养博士生,有效推进了博士生招生从“计划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目前已累计招收400余名科研经费博士生。

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大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和地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通过地方政府资源整合,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为高水平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学校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了集成电路和电磁安全联合实验室,在“真工程”“真问题”环境中培养研究生,着力提升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力支撑了一线科技创新与地方产业发展。

探索实行校企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是新时期“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站在新起点上,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传承弘扬“空天报国”精神,不断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组织机制,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输送堪当大任的创新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作者:徐惠彬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