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华理师说】蒋士成:活下去,前面是个天

时间:2020-03-16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最坏的状况可能还没到来

 

 

就在年后股市开盘的前一天,一位做外贸的朋友很是焦虑地给我打了电话,他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会影响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我当时告诉他,疫情短期对经济和外贸的影响不小,次日的股市肯定会大幅度的下跌,但是这种一次性的冲击不会改变经济的长期趋势,而且鉴于中国政府特有的超强动员组织能力,以及很快会推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信这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应该比很多人估计的还要短。我当时还劝他,有些好股票如果跌的多了,是一个难得的购入时机。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当时是否听得进去我的话,但感觉谈话结束时他悲观的情绪有所缓解。不过,这一周他一定又忧虑了。因为这一周来自国外的坏消息越来越糟糕,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越来越多的国家被新冠肺炎病毒攻破,真的很难让人乐观起来。而美国此时的情况也叫人担心,之前被与新冠肺炎具有类似症状的流感带走一万多条人命,许多人怀疑肺炎已经在美国流行了,只是一直没进行大规模检测而已。创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周跌幅的股票市场,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恐慌与悲观。

 

 
 
 
 

 

是的,情况确实恶化了,而且是由国内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导致的。即使国内的疫情能在短期内结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也很难不导致世界经济短期内出现急冻的情况。全球的商务活动必然减少,除了防疫相关的需求一定会骤然下降,而人员停止流动和供应链的断裂也肯定导致生产活动的停滞。无论是贸易、消费还是投资,世界经济一定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尤其是依赖于海外经济活动的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能做什么呢?应当承认,除了把防疫做好,其他的能做的真的很有限。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两个重要工具,货币与财政政策对舒缓疫情影响的效果有限,而且取决于疫情流行的时间长短。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本质上是“救急不救穷”。它在应对经济中短期的需求和流动性不足时是能发挥作用的,比如你的贷款要逾期,银行在短期货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给予展期或者“贷新还旧”的。所以如果你的企业业务受到了疫情冲击,但是是长期向好的,利用短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储备,让自己能够活下去此时无疑是第一要务。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自身体质太弱,又贷不到款,恐怕熬不过这个骤然来临的冬天,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济于事。海航不是已经被接管了吗?不是海航这家企业不好,只是它已经被债务问题困扰了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航空业又是被疫情打击最严重的的行业之一,它现在太虚弱了。

 

 

短期冲击不改长期趋势

 

 

疫情对我们的经济还有一些影响是值得关注的。过去几年持续发生的反全球化浪潮这次不可避免会让一些短视的人找到新的借口,全球化在短期恐怕再次遭受阻碍。但是我对全球化的发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因为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是一个能够为人类带来更高效率和更大财富的趋势。尽管有一些群体在全球化过程中未能直接获益,甚至受损,全球化所创造出的人类福利总的来讲还是远超这些人所损失的福利,人们长远来看还是能够找到更合理、更公平的分配这些福利的方式,使之成为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同样的,疫情在全球迅速的扩散显然让人看到全球化不利的一面,但是疫情过后,全球化所带来的潜在的财富还是会吸引、驱使人们去拥抱并参与全球化过程。当然,在一些局部地区,例如欧洲,疫情对已经被移民问题所激起的反欧盟、反全球化的政治问题短期内可能进一步被激化。

 

 
 
 
 

 

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布局会发生重大变化吗?鉴于我国处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位置,在前一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复工困难时,很多跨国公司的生产运营也出现了困难,当时确实有一些声音认为,跨国公司们不应该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可否认,供应链过于集中于一地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但是这些跨国公司之前真的就没考虑过这些风险吗?显然不是的,至少大部分不是的。但是它们还是把供应链集中放在我国,这是因为这样布局对企业来讲成本最低。企业在做这种布局时也一定做过权衡,这样做的收益是大于可能的风险的。一些声音认为此次疫情对跨国公司供应链重新布局的冲击甚至大于中美贸易战。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布局的调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且调整的成本很高,三星将手机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之前大家普遍的观点是中美角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基于长期考虑会在生产布局上做出一些调整。但是疫情,即使出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其影响也是短暂的。一个理性的企业会为短期的冲击改变长期的战略布局吗?即使它短期内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长期它还是会选择成本更低的布局。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批驳另一个观点。由于信息技术和全球运输业的发展,被称为“Just in Time”的企业零库存生产模式在近二三十年中得到发展,因为它能够最小化企业成本。但是在这次疫情中,这种零库存的模式也受到了考验,一些企业因为库存不足导致了停产待料。而且,越是之前成本控制得好的企业,受影响越大。因此,一些人认为,这次疫情也会改变企业的这种生产运营模式。当然,一些企业会因为疫情的冲击在短期内重新调整它的库存数量,但是长期来讲,市场竞争和技术的发展一定会让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这种生产模式。否则,它可能在这次短期冲击中活了下去,却一定在长期竞争中因成本没有竞争力而失败。

 

 

顺势而为,活在当下

 

 

一些经济趋势会受到疫情的短期冲击,另一些经济趋势则可能在疫情的冲击下被强化。典型的就是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数字技术,以及生物医药技术为突出。而新的经济模式和组织形态也会在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中涌现,甚至被疫情催化。此时,顺势而为不仅是企业和个人的选择,而且还是政府决策的优先。

 

 
 
 
 

 

之前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分析集中在了货币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的应急作用,财政政策服务于未来的灵活性更强。事实上,从近期各省市出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多的集中在“5G”、“特高压”、“充电网络”、“医疗卫生”等领域就可以看出来。不过,鉴于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的后遗症持续多年,期望此次刺激政策能守住政府公共职能的分际,市场能做的还是交给市场,不要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
 
此外,我们需要留心的是,被疫情催化的不仅有真实的趋势,还会有泡沫。上一轮刺激政策下的“光伏产业”、“房地产业”是个教训。这一次只要想想短期涌现的大量的对在线学习和在线办公业务的需求我们就能明白。这些需求虽然符合趋势,但是和任何新技术发展的路径一样,短期的需求冲击会刺激投资的增加,并形成超出短期需求的新供给,这就会导致泡沫的出现。
 
尽管现在来看,这场疫情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更长的时间,甚至最坏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到来。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短期冲击一般只能改变短期的行为,不会改变长期趋势,决定长期趋势的还是那些长期因素。对企业而言,“家有余粮,就不用慌。哪怕没有“余粮”,只要能借到粮,我们还可以保持乐观。只要能够活下去,做好长期的打算,前面还是个天。

 

 

 

 

 

蒋士成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图片 | 网络

编辑 | 李明璐

 

最坏的状况可能还没到来

 

 

就在年后股市开盘的前一天,一位做外贸的朋友很是焦虑地给我打了电话,他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会影响经济和进出口贸易。我当时告诉他,疫情短期对经济和外贸的影响不小,次日的股市肯定会大幅度的下跌,但是这种一次性的冲击不会改变经济的长期趋势,而且鉴于中国政府特有的超强动员组织能力,以及很快会推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信这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应该比很多人估计的还要短。我当时还劝他,有些好股票如果跌的多了,是一个难得的购入时机。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当时是否听得进去我的话,但感觉谈话结束时他悲观的情绪有所缓解。不过,这一周他一定又忧虑了。因为这一周来自国外的坏消息越来越糟糕,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越来越多的国家被新冠肺炎病毒攻破,真的很难让人乐观起来。而美国此时的情况也叫人担心,之前被与新冠肺炎具有类似症状的流感带走一万多条人命,许多人怀疑肺炎已经在美国流行了,只是一直没进行大规模检测而已。创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周跌幅的股票市场,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恐慌与悲观。

 

 
 
 
 

 

是的,情况确实恶化了,而且是由国内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导致的。即使国内的疫情能在短期内结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也很难不导致世界经济短期内出现急冻的情况。全球的商务活动必然减少,除了防疫相关的需求一定会骤然下降,而人员停止流动和供应链的断裂也肯定导致生产活动的停滞。无论是贸易、消费还是投资,世界经济一定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尤其是依赖于海外经济活动的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能做什么呢?应当承认,除了把防疫做好,其他的能做的真的很有限。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两个重要工具,货币与财政政策对舒缓疫情影响的效果有限,而且取决于疫情流行的时间长短。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本质上是“救急不救穷”。它在应对经济中短期的需求和流动性不足时是能发挥作用的,比如你的贷款要逾期,银行在短期货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是可以给予展期或者“贷新还旧”的。所以如果你的企业业务受到了疫情冲击,但是是长期向好的,利用短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储备,让自己能够活下去此时无疑是第一要务。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自身体质太弱,又贷不到款,恐怕熬不过这个骤然来临的冬天,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济于事。海航不是已经被接管了吗?不是海航这家企业不好,只是它已经被债务问题困扰了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航空业又是被疫情打击最严重的的行业之一,它现在太虚弱了。

 

 

短期冲击不改长期趋势

 

 

疫情对我们的经济还有一些影响是值得关注的。过去几年持续发生的反全球化浪潮这次不可避免会让一些短视的人找到新的借口,全球化在短期恐怕再次遭受阻碍。但是我对全球化的发展还是保持乐观态度的。因为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是一个能够为人类带来更高效率和更大财富的趋势。尽管有一些群体在全球化过程中未能直接获益,甚至受损,全球化所创造出的人类福利总的来讲还是远超这些人所损失的福利,人们长远来看还是能够找到更合理、更公平的分配这些福利的方式,使之成为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同样的,疫情在全球迅速的扩散显然让人看到全球化不利的一面,但是疫情过后,全球化所带来的潜在的财富还是会吸引、驱使人们去拥抱并参与全球化过程。当然,在一些局部地区,例如欧洲,疫情对已经被移民问题所激起的反欧盟、反全球化的政治问题短期内可能进一步被激化。

 

 
 
 
 

 

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布局会发生重大变化吗?鉴于我国处在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位置,在前一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复工困难时,很多跨国公司的生产运营也出现了困难,当时确实有一些声音认为,跨国公司们不应该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可否认,供应链过于集中于一地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但是这些跨国公司之前真的就没考虑过这些风险吗?显然不是的,至少大部分不是的。但是它们还是把供应链集中放在我国,这是因为这样布局对企业来讲成本最低。企业在做这种布局时也一定做过权衡,这样做的收益是大于可能的风险的。一些声音认为此次疫情对跨国公司供应链重新布局的冲击甚至大于中美贸易战。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布局的调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且调整的成本很高,三星将手机生产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之前大家普遍的观点是中美角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基于长期考虑会在生产布局上做出一些调整。但是疫情,即使出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其影响也是短暂的。一个理性的企业会为短期的冲击改变长期的战略布局吗?即使它短期内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长期它还是会选择成本更低的布局。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批驳另一个观点。由于信息技术和全球运输业的发展,被称为“Just in Time”的企业零库存生产模式在近二三十年中得到发展,因为它能够最小化企业成本。但是在这次疫情中,这种零库存的模式也受到了考验,一些企业因为库存不足导致了停产待料。而且,越是之前成本控制得好的企业,受影响越大。因此,一些人认为,这次疫情也会改变企业的这种生产运营模式。当然,一些企业会因为疫情的冲击在短期内重新调整它的库存数量,但是长期来讲,市场竞争和技术的发展一定会让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这种生产模式。否则,它可能在这次短期冲击中活了下去,却一定在长期竞争中因成本没有竞争力而失败。

 

 

顺势而为,活在当下

 

 

一些经济趋势会受到疫情的短期冲击,另一些经济趋势则可能在疫情的冲击下被强化。典型的就是一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数字技术,以及生物医药技术为突出。而新的经济模式和组织形态也会在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中涌现,甚至被疫情催化。此时,顺势而为不仅是企业和个人的选择,而且还是政府决策的优先。

 

 
 
 
 

 

之前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分析集中在了货币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的应急作用,财政政策服务于未来的灵活性更强。事实上,从近期各省市出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多的集中在“5G”、“特高压”、“充电网络”、“医疗卫生”等领域就可以看出来。不过,鉴于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的后遗症持续多年,期望此次刺激政策能守住政府公共职能的分际,市场能做的还是交给市场,不要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
 
此外,我们需要留心的是,被疫情催化的不仅有真实的趋势,还会有泡沫。上一轮刺激政策下的“光伏产业”、“房地产业”是个教训。这一次只要想想短期涌现的大量的对在线学习和在线办公业务的需求我们就能明白。这些需求虽然符合趋势,但是和任何新技术发展的路径一样,短期的需求冲击会刺激投资的增加,并形成超出短期需求的新供给,这就会导致泡沫的出现。
 
尽管现在来看,这场疫情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更长的时间,甚至最坏的情况可能还没有到来。但是经济学告诉我们,短期冲击一般只能改变短期的行为,不会改变长期趋势,决定长期趋势的还是那些长期因素。对企业而言,“家有余粮,就不用慌。哪怕没有“余粮”,只要能借到粮,我们还可以保持乐观。只要能够活下去,做好长期的打算,前面还是个天。

 

 

 

 

 

蒋士成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图片 | 网络

编辑 | 李明璐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