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陕西师范大学:老教授手写版录取通知书以坚持12载,最大已有85岁高龄

时间:2018-07-27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手落纸墨,笔写传情;一笔一画,凝结心意。

  7月16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正式开笔,10余位老教授将用一周时间手写4500余份新生录取通知书。其中参与书写的老教授,年龄最大的已有85岁高龄。这份由老教授亲手书写的通知书,被广大网友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最好的开学第一课”,也让7月的夏日更富诗意。

  墨香氤氲十二载,初心不改写新笺

  坚持十二年的“老教授手书录取通知书”,近几年持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斑白的头发,专注的神情,端庄的握笔,满满都是对新生的爱,太让人感动了!向这些老教授致敬!”

  “琴棋书画,是古老的民族文化,文化中的国粹。为这种‘文化生命’的延续点赞!”

  新的一年,为进一步增强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毛笔手书”这一特性融合,学校经过前期公开征集,专家评选,最终确定了陕西师范大学新版本科生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出自陕西师范大学著名古籍版本学家、书法家黄永年之手,以鎏金字体表现。鎏金字体、祥云底纹、汉封泥印,一系列创意创新,让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更具特色。

  新版录取通知书设计既融合了学校的特色,也展现了古城西安的悠久历史。新版通知书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将典雅与创新融会贯通。设计多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同时,通知书将师大与拥有悠久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封泥印和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来自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设计采用折式的打开方式,在打开通知书的同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校那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能感受经历漫长岁月却又历久弥新的古都西安所带来的魅力。

  陕西省社科联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甘晖表示,手写录取通知书很有意义。作为一所以人文见长的师范大学,学生收到用毛笔书写的通知书,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欢迎和关爱,同时也体现了学校浓郁的人文情怀。学校和以老教授为代表的教师所饱含的感情与期盼都融入了字里行间,希望学生们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能将其转化为努力向上的力量。

  一撇一捺承文化,翰墨传薪显情怀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可以表达人们的性情、趣味和感情,具有陶冶心灵的重要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一直有重视书法的优良传统。办学七十余年来,先后涌现出霍松林、王捷三、史念海、卫俊秀、黄永年、曹伯庸、斯维至等一批书法名家。12年来,学校坚持组织老教授毛笔手书录取通知书,把重视汉字书写意识和优良传统、把老教授对每个大学生都要重视汉字书写的殷切希望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陕师大人不约而同地加入到了书写录取通知书的队伍。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有学校专业的书法教师,有感恩母校、传递爱心的校友,还有雷珍民、庞中华、钟明善等校外书法名家。

  参加2018年录取通知书书写的有吕九如、屈培恒、杨明堂、郭祖仪、郭欣根、毋耀辉、马凡涛、韩月娥、王书欣、符有堂、上官养志等退休教师。

  已经连续参与12年录取通知书书写的退休教师符有堂表示,他从2007年开始进行录取通知书的书写,此举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师范院校应该强调坚守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希望同学们能在师大过好每一天。”85岁的毋耀辉是其中年龄最大的教师,他对此次参与录取通知书的书写表示非常高兴,并希望有机会能一直参与下去。虽然先生已经年迈,但却仍然坚守着师大魂,用自己的一笔一画,为学生们送上和蔼而恳切的祝福。

  激情笔笔注点画,应知情义无价。12年的坚守,既是一份责任,又是一种情怀。陕西师范大学老教授手书录取通知书工作,为每一位新师大人,都烙上了师大印,铸起了文化魂。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