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海归硕士7年铸一剑 成功开发“南京造”盾构机

时间:2015-07-08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今年4月,南京地铁3号线通车,长江南北的南京人出行更加方便。其中就有南京企业徐工集团凯宫重工的一份功劳,开挖隧道的盾构机就是由该企业生产。7年前,公司总经理海归硕士苏延奇回国,从“零基础”起步,把企业做成国产盾构机行业的“翘楚”。

2011年,苏延奇出资与徐工集团合资,在南京滨江开发区创办了徐工集团凯宫重工南京有限公司。盾构机是挖掘地下隧道用的专用机械。在凯宫公司的车间,记者看到一台圆柱形的“大胖子”,总长度有80多米,直径有五六米,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零部件。

苏延奇回忆说,2007年,已在美国工作的他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是苏州一家纺织机械企业的老总,说他在北方参观了一个生产盾构机的企业, 觉得盾构机这个领域不错。苏延奇立即着手调研,他发现,国内很多城市有建地铁或地下隧道的规划,当时国内盾构机主要依赖于进口,买一台要数亿元。苏延奇认为这个领域非常有发展前景。

2008年,苏延奇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回国一头扎进盾构机的研发。“盾构机的生产工艺复杂,涉及液压、传感、机械、激光导向等多方面的技 术。”苏延奇说,100%自主研发显然行不通,时间不会等我们。于是他选择了德国海瑞克公司作为自己的技术“盟友”,又通过大学老师的介绍,辗转请到了国 内盾构机应用专家和理论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苏延奇带着团队一次次地修改设计,一次次地完善,最后终于开工了。

“最难的是把第一台机器卖出去。”苏延奇说,盾构机须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生产,没有人愿意购买未经市场认可的第一台机器。苏延奇带着员工跑了很 多客户,几乎要丧失信心了。最后,苏州市政府购买了首台盾构机,用于苏州地铁二号线的施工。这台盾构机仅用3个月就实现了隧道单向贯通1.6公里,远远超过计划的工期。

第一台盾构机的市场反应非常好。公司落户南京当年,就有7台盾构机“潜入”南京多条地铁施工隧道。一台盾构机的价格是4000多万元,一年销售 额就达3亿多元。公司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整台盾构机自主研制比例达到65%,获得了盾构机部分核心机件及内部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的“盾构机刀盘及其主轴承优化设计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掘进与地面沉降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研发,获得专利授权10多项。

到了2013年下半年,苏延奇发现,公司近半年没有接到新订单。经调查后发现,不少央企也在开始生产盾构机,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当年,市委组织部得知他们的困难,利用南京科技创业“首购首用”政策,帮他们在南京争取到好几个订单。

另一方面,苏延奇也积极寻求新出路。很快,他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过去,国内大部分施工单位买一台盾构机,开挖一条隧道后就报废。“我们研 究发现,用过的盾构机经过改造后,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保留。”苏延奇说,很快,他们在国内首创增设了旧机返厂改造服务,改造一台机器的成本仅是新机器的 20%。这项服务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成本,生意出奇得好,去年占到了公司利润的40%。“所以,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可以是管理、商业模式等多方面 的。”苏延奇说。

原标题:已用于南京苏州多条地铁隧道施工 海归硕士开发“南京造”盾构机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