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新闻

“211”“985”高校被指拿走全国7成政府科研经费

时间:2015-04-15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新闻

近日,中南大学校长透露教育部将取消“211”“985”工程建设。这一消息后虽被教育部否认,但引发了全社会对“211”“985”工程的再次关注。

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虽然在促进中国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211”“985”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就业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申报 增学科招兵买马挖老师

为了能上马“211”,符合各项指标,不少高校采取了“运动式”突击战:上马基建项目,增加学科专业,招兵买马挖“老师”。

据一些当年评“211”的在校生回忆,“那时候学校要评‘211’,到处是美化工程,一些从来没有的专业突然冒出来,学生老师甚至没几个,我们学生会干部都被拉去搞各种‘接待’”。

“恶性竞争”手段也相当普遍。储朝晖说,有一些学校为了评上“985”“211”,从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师资。“如南京一所高校为了参评,挖了很多江西、安徽的老师,哪怕对方会违约,也重金挖走了很多人。挖了这些老师以后,人事档案不给没关系,另外建档,以至于邻省高校人人自危。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破坏了整个高等学校发展的生态。”

评审 受学校经济实力影响

表面上,“211”评审主要指标有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师资、研究生规模等,实际上却受很多与“办学水平”无关的因素影响,如经济实力,学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维中的平衡主义、贪大求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哪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强,争“211”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最典型的就是江苏。其他经济实力相对弱的省市,“211”评选就受到影响。比如全国其他部属师范类院校都进了“211”,仅有一所地处西部的院校没进,原因却仅仅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储朝晖还介绍,由于是行政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所以申报评审过程又同时存在很强的“平衡思想”——哪一个行业有了“211”重点学科,其他行业也得有;某一个地区有了“211”,就要考虑其他地区,“并不完全按学术标准,一些不够条件的也拿到了‘211’。”

以湖南为例,湘潭大学是该省教育部共建大学、唯一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老牌综合性全国重点院校,至今没能评上“211”。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水平、科研能力、学科建设都非常一般的高校,但出于搞地区平衡的行政需要,“分果果”一样均在“211”之列。

拨款 科研经费相差23倍

事实上,旨在为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设的“211”“985”工程,是在近20年前以行政计划手段配置教育资源的结果。

“211工程”、“985工程”分别是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先后提出的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前者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目前总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后者是在“211”范围内进一步甄选世界一流大学,仅有39所高校“上榜”“985”。

事实上,两个工程不仅给高校划出了“三六九等”,更决定了大学的“贫富”——它的背后就是教育经费拨款。高校对“211”“985”的角逐,说白了就是对专项经费的争夺,这笔可观的经费既有国家拨款又是省级配套,入围与否对高校的发展是天壤之别。

这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的比重中可见一斑。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

追问

资金分配谁来监管?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教授黄崴说,“985”“211”的产生在当时中国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差距大,需要集中资源办好一部分高水平大学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一些教育专家同时指出,近20年前制定的“985”“211”工程考研资源网,与现今的中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并不太完全适应,并且容易引发一些弄虚作假、教育“懒政”等“副作用”,应该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

比较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争抢经费、加剧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参评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广东省政府督学钟院生说,由于专项资金不是采取公开竞争的分配方式,更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长官意志,专家依据上报材料评审,封闭运行,有寻租空间,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都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跑到了的学校钱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则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加剧分化。

另外,由于有“985”“211”的存在,一些招聘单位以此作为“门槛”设限招聘大学毕业生,导致很多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使命的“985”“211”,未来如何更契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何调整和改革,不至于沦为“沉睡的规定”,值得人们期待。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