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报考指南  > 考研常识

学术硕士?专业硕士?他们这样选

时间:2021-11-03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常识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有377万人报考。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多,读研已成为大多数人继续深造的方式之一。对于计划考研的考生来说,报考时会面临一个选择:到底是考学硕还是专硕?对此,记者采访了已经读研深造的考生,了解他们在面对这道“选择题”时的选择。

  考学硕还是专硕?考生自有考量

  对于2018级北京理工大学兵器工程专业的董文帅来说,选择考专硕,更多是出于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考量。

  “我参加的是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三下学期我就打算继续深造考研。我的本科专业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当时计划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我分别了解了报考专业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发现二者在数学和英语这两门课程上的考试要求和难度不同,数学专硕考数学二,英语考英语二,对我来说把握更大一些。”董文帅说。

  专硕与学硕不同的考试要求,也让想要“一战成硕”的2018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窦书棋在准备研考时做出报考专硕的决定。

  “我六月才开始备考。当时想着自己是应届考研,希望能一次成功。我的报考专业专硕相较于学硕难度略低,成功几率相对高一点,我就选择报考专硕。”窦书棋说。

  对于研考生而言,专硕和学硕不同的考试要求,往往让他们在面对专硕、学硕时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专业基础、备考进度等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当然,不论是选择专硕还是学硕,考生都要认真备考。虽然大部分专业的专硕考试难度比学硕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复习负担,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复习时可以“躺平”。只有认真备考,才能为自己的成功增加“筹码”。

  做科研的过程让我很享受

  专硕与学硕虽都处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但二者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上截然不同。过往考生也常从硕士就读期间的规划路径出发进行选择。

  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的矫芳,在硕士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读博。谈及最初选择学硕,她坦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与向往是自己选择考学硕的主要原因。

  “做科研的过程让我很享受。作为学术硕士,在读期间我们的课程更偏向学术一些。老师会要求我们阅读专业相关的文献。课余时间,导师也会带着我一起做科研项目。这些不仅让我的学术理论基础和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为我今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矫芳说。

  与培养学术研究人才的学硕不同,专硕侧重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如果说学硕主打“学术”牌,那专硕主打的就是“实用”牌。

  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就读口腔医学专硕的权律(化名)谈及作为医学生在读研期间的培养和学习过程时表示,作为专硕学生,学校在培养方面会更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在读硕士期间,学校对于专硕的培养更强调实践技能,对于科研的要求相对于学硕没有那么强。但专硕在学习期间也可以考执业医师。我们和学硕的理论课程都一样,专业课的内容都要学习,专硕平时更多要去上临床,有需要时才会去实验室做实验。学硕对于实验的要求就高很多,经常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实验室做相关实验,对临床的要求也不同于专硕。”权律说。

  事实上,考生纠结选择专硕还是学硕,可以从专硕、学硕的培养方式和目标出发。一方面,针对自己本科期间的专业学习情况、实习经历、未来规划等方面分析,看自己是适合侧重学术研究创新的学硕,还是更适合强调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专硕。另一方面,在报考前,也可以多搜集了解目标院校学硕和专硕培养方式和目标的异同之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类型。

  结果重要,过程更精彩

  专硕、学硕的培养导向不同,学硕更强调“顶天”,致力于学术理论知识前沿的研究,而专硕则更强调“立地”,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过往,由于考生对于专硕、学硕培养政策的了解不深入,对于强调实践能力的专硕有一些“偏见”,存在专硕毕业后学历认可度不高的认识“误区”。

  但事实上,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绩。去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显示,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学位类别不断丰富,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招生规模已超过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培养模式持续改进,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

  结果固然重要,但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培养过程同样精彩。不管是专硕还是学硕,毕业后都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发展去更广阔的平台追逐梦想。

  对于专硕学子来说,虽然硕士培养注重专业实践,但仍有不少学子在读研期间发现自己对学术的喜爱,从而选择继续读博深造。

  “读研期间,虽然我就读的是专硕,但发现自己非常喜欢做学问,也充分感受到了科研的魅力,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深造读博。相较于学硕,专硕不能硕博连读,只能选择考博。在申请-考核制度下,经历了英语、科研能力、综合面试等考察,我今年如愿继续在北理工这片学术沃土开始自己的博士研究生生活。”硕士就读北理工兵器工程专硕,今年成为2021级博士新生的董文帅说。

  而专硕的实践性培养,也让学生更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硕士就读学科教学(物理)的王钰(化名)表示,专硕的培养方式,让热爱教育的她在学习中掌握了教育学基础知识,又获得了专业技能锻炼的机会。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很多教育基础知识,很多知识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备知识技能。在课余时间,学校还会为我们安排进校实习的机会,让我们锻炼业务能力。这对于未来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王钰说。

  而选择读学硕,也并不意味着硕士毕业后就一定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深造。事实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

  “我在硕士期间学习的是新闻学专业,是学硕。可能因为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毕业后我更希望学以致用,走向实践。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我本身对于学术的天赋和兴趣并没有那么强,对实务方面的经验和兴趣要更浓一些。个人的职业规划是从事媒体行业,所以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就业能有更充足的时间积累职业经验。”硕士就读新闻学学硕的潘迪(化名)说。

  学硕直接就业,会不会存在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

  对此,潘迪表示,“虽然研究生阶段较本科更加深入,偏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但我感觉还是保留了很多实务性的课堂实践,比如新闻评论研究、新闻编辑研究等,课堂研究和实践也是相互交织的。另外,我们学院也有实习方面的硬性要求,对于就业时丰富简历很有帮助。”潘迪说。

  随着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公布,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项工作安排也将陆续展开。对于研考生来说,无论选择报考学硕还是专硕,都需要在充分搜集了解信息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发展做决定,切忌盲从跟风。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