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招生简章

2014年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时间:2014-05-29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招生简章

武汉工程大学简介

历史沿革

武汉工程大学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划转到湖北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2006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2008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审核验收。经过4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由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层次规模

学校现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国际教育及研究生教育,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199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67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14个学院、1个部、1个研究设计院,另有1个独立学院。有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医学8个学科门类。有10个一级学科获“十二五”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评省级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获评省级特色学科,法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等4个一级学科获评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设有17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门类,其中工程硕士学位门类包含11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还有58个本科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828人,其中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183人,其中教授205人,副教授361人,博士319人,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2.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分别占教师总数的82.5%和28.2%.专职教师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58人,湖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专家4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岗位人员32人。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其中中外院士13人。

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武昌和流芳两个校区,共占地1863亩;校舍建筑面积96.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7亿元。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3个,标准游泳池2个,篮、排、羽、网球场68个;多媒体教室50个(9998个座位),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7个,教学实验室4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260万册,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图书馆"和"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

科学研究

校拥有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科研队伍,有一所集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情报信息、分析测试多功能于一体的研究设计院о。现有1个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磷资源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委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技术中心(基地)。学校还具有化工、石化、医药行业(化工工程)设计和咨询的甲级资质,特种设备设计(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乙级资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节能检测资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等。同时,学校还设有湖北省石油产品暨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石油化工信息中心,是湖北省科技厅化学化工查新检索定点单位。

2006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40项、省部、市级项目809项。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成果奖7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0项。获专利授权945项。教职工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EI、ISTP、SSCI、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检索收录2080余篇。学校机器人足球队连续多年荣获10余项世界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2010~2012年,学校科研入帐经费共计3.71亿元,科研经费增幅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科技产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大楼均已投入使用,学校被评为"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武汉市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学校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学报》、《化学与生物工程》等科技核心期刊。

交流合作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法国梅兹国立工程师学校、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18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一大批国外专家、学者应邀来校讲学、访问。学校先后派出各类人员200多人次分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交流、访问、留学、进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等。学校与丹麦AlfaLaval公司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还具备招收留学生的资格,并已招收来自巴基斯坦、法国等国的研究生。学校与法国梅兹工程师学校等国外高校、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校际互换生工作。

近年来,学校承办了"电气与自动化控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年会"重化工与湖北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及"湖北磷化工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冶金与矿业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工程青年科学家学科发展前沿研讨会"、"全国稀土资源、材料和环境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微波化学会议"、"全国制药工程专业研讨会"、"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第六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湖北省第二届楚天学者论坛"等高层次学术会议。

学校成立了有13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参加的董事会,并与其中的近百家单位签署了联合共建、人才培养、科技开发、职工培训等协议,建立了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机制,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格局。

学校荣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建校40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8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仅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о元以上的80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人是我校的毕业生。2010~2012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国际级奖18项、国家级奖287项、省级奖393项。获有国际设计大赛"红点之星"设计概念奖至尊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

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第五届瑞派杯化工设计大赛金奖等高水平奖项。

学校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抢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荣献身的2003届毕业生许志伟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被教育部追授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青团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的荣誉和表彰,获得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省"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湖北"先进高校、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强高校"、"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湖北省"博士服务团&еquot;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绿化红旗单位"、"园林式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p#副标题#e#

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注意事项

一、招生说明

1、在现有我校招生政策与2014年国定政策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对第一志愿(MBA除外)报考我校的考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并通过复试的考生,学校优先录取,享受全额助学金(8000元/年/生),而且90%以上的考生还可以同时获得学校设立的“学业奖学金”,其中,特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0元;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3500元;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成绩优秀者可获国家奖学金(20000元/年/生)。

2、录取时,我校将根据生源情况和社会需求,适当调整各专业间的招生计划。

3、定向生、委托生在录取之前,应与培养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合同书。在读期间不转入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其待遇均由定向或委托单位承担。报考定向、委托培养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4、我校鼓励广大考生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其管理、待遇与学术型研究生相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MBA除外)已纳入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同等待遇。

5、学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三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年半。

二、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4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о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名参加о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外的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p#副标题#e#

三、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将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仍采取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报名方式。

(1)网报时间: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3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考生登录研究生招生网址(教育网)或(公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2)现场确认时间: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现场确认地点:武汉市内考生请一律在武汉工程大学报名,外地考生在当地省市招办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武汉工程大学现场确认地点:武汉工程大学

о3.报考类别

考生在报考时必须在全日制专业硕士或学术硕士中选择其一,不能兼报。

4.没有参加现场确认、照相、交费的考生,即使已完成网上报名手续仍被视为本次报名无效。

四、考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日期:2014年1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初试地点:武汉工程大学(外地考生请在网报时选定的报考点参加考试)

复试:2014年4月初在武汉工程大学进行(具体时间、要求浏览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网页

五、招生人数

2014年我校拟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2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60名(具体招生指标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所有专业均招收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研究生。

六、相关事宜

报考武汉о?工程大学的考生如有疑问,可向我校研招办咨询,也可浏览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网页(http://yjs.wit.edu.cn/),随时留意网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招生信息均以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上公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七、中法合作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简介

合作院校: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加工工程方向

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ENIM)成立于1962年,由(布雷斯特、梅兹、圣艾蒂安、达尔伯、鲁瓦河)五所学院组成。该学校在多项排名中名列前茅:2005年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在法国工程师学校的国际工业关系中排名第一;由NouvelEconomiste在大型工业集团人力资源主任们评选出的250所法国工程师学校中排名第13(现在在前10名水平);毕业生工资水平排名前15.

法国工程师文凭教育体系由拿破仑创立,主要为了克服传统的国立大学培养的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在世界上形成独树一帜的鲜明特点。

法国工程师的主要特点是同时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解决科研、生产、管理等高难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凭借其严格的选拔和高质量的课程,“工程师文凭”是法国最有声望的文凭,(拥有该文凭的学生被称作“Ingénieur”),享受法律保护和政府津贴,比普通大学文凭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从而让持有该文凭的毕业生在职业道路中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该项目学制3年,学生学习期间可申请赴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通过联合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加工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思想和方法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掌握英语及法语语言能力,达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水平。学生在国内完成各培养环节,经考核成绩合格,可颁发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硕士学位证书,以及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硕士文凭;若学生申请赴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成绩合格,可同时获得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工程师文凭。学生毕业后可申请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该项目招生人数:20人。

收费标准:国内期间各项收费按照我校普通硕士研究生标准执行,另一次性收取法语强化培训费人民币15,000元/1000学时。国外大学学习期间除缴纳注册费约300欧元/年外免收学费。

о

报考该项目的学生需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地区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通过复试的考生,学校优先录取。

更多信息查询入口: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