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复试  > 复试经验

跨考生复试最常被问的问题有哪些,有必要担心歧视吗?

时间:2021-01-21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复试经验

1.跨考生最常被问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捋捋跨考同学在面试中最常被问的问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机智的回答破解导师的重重难关。

①为什么跨考

跨考的原因五花八门,也许是因为不喜欢本科专业,想在硕士阶段迎接学习的又一春;可能是不想考数学;或者是跨考专业相对容易,门槛较低…先别管真实原因,咱换位思考导师会不喜欢什么样的回答。“原专业太难”、“原专业就业差”、“跨考专业容易、好考”,这样的回答都相对消极,无法展现你想继续深造的迫切态度,尝试将你的回答由消极转变成积极的回答。

例如“原专业就业差”可以巧妙的表达成“现在社会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某某技能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本人有很浓厚的兴趣,在考研之前就已多多关注,因此想跨考某专业,以此能更好的加深了解”。或者从个人兴趣、志向或理想展开,积极表现自己对该专业的热情,而不是不得已的选择,跨考专业只是我们的学术“备胎”。

②原专业与跨考专业有什么联系

面对这个问题,没有联系咱也得整点联系,导师可能会反策你说两者没啥联系,或者要求你讲讲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面对这个问题就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临场发挥,端正态度,认真缕清二者关系,老师不是想刁难你,你的态度、你的思维非常重要,所以讲讲自己的读研规划与目标,表示并不是一时冲动才选择跨考,整理好答题思路,从宏观和微观入手,分条叙述两者之间的“爱恨”关系。

同时,可以将原有的专业优势表达出来,阐述原有的学术背景对于学习跨考专业有何帮助,强调自己的专业所学对读研专业的帮助。虽然自己是跨考学生,但是在复习阶段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总之“我能学好”。

③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
很明显,“拍马屁”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千万别说出什么“好考”之类的话,如果考官问到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地夸赞一下目标院校呀。软硬实力两手抓,比如校园的学习氛围、师资力量、课题项目等等,当然还有环境优美、人文关怀、师生融洽呀,反正咋好咋说呗,当然不要太浮夸。

可以表示自己是经过多方考量最终选择了贵校,或者是能在贵校读书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希望自己能拜于导师门下,潜心学习,增长更多本领。

④读研之后的规划

这个问题就是疯狂展现自己热爱学习、想搞学术的态度啦~所以复试之前好好整理清楚,可能因为对硕士阶段的生活缺乏了解,不知道从何说起,可是尝试找找学长学姐,讨教经验。了解目标院校针对研究生的培养规划,然后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切忌夸夸其谈,可以讲讲自己希望在硕士阶段达成什么目标,有哪些希望研究的课题、选题,自身在学术研究上目前有何欠缺,计划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问题。除了专业领域,也可以谈谈生活上的规划,当然比重不用太大。
   2.跨考复试中会有歧视吗

聊到复试歧视好像总是会“一激灵”,同样的辛苦谁都不愿意被歧视,因为歧视意味着不公平,而谁愿意成为歧视的牺牲品?

二本会不会被歧视、本科成绩不好会不会被歧视、跨考会不会被歧视,这些歧视的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就是我的实际能力可能因为我过去的环境而被误解或打折扣,因此我处在一个相对被动的位置。但是考研复试筛选掉的是不适合进行科研研究的人,这一波人可能因为性格、专业基础偏弱而被刷掉,而我们也说过跨考生其实有着自身优势,至少多一门专业知识,所以只要能够好好打好跨考专业的基础,认真准备复试,导师问到专业问题也能好好回答,跨考生其实是很有优势的。

  

跨考是一个勇敢的选择,已经过五关斩六将来到复试关口,一方面不要因为跨考身份自己吓自己,另一方面也不要因为暂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平常心、好好干!

觉得自己发挥不错能进入复试的同学,还要我碎碎念吗?复试复习可以开始着手搞起来了。英语基础不好的朋友,还不ABCD练起来吗?指望自己突然开窍拥有一口纯正英语口语?
  何况面试时面对几位老师,紧张的情绪很可能影响发挥呀,所以朋友你懂的,不要放过英语,就复习它!攻它一个措手不及,如何攻打?呔!聪明的小孩儿都已参加【口语听力速训】,速戳!

当然,复试不止是考察英语,他是一项综合性考核,那么,你也懂的,面试技巧、面试所需资料、怎样回答无问题显得比较机灵、如何与心仪导师沟通?这些你都知道了吗?如果你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你一定很棒棒!
  复试是一场差额选择,不要因为一场不太顺利的面试而错失机会,因此好好准备面试十分有必要,【综合面试速训】教你面试秘籍,助你上岸,与上方口语速训课程连报更实惠哟,小伙计~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