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专业课

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书院教育的特点

时间:2022-11-16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专业课

书院教育的特点

书院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情况十分复杂。但作为一种不同于官学教育的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还是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 书院组织

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山长”或“洞主”,同时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

2. 书院教学

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志。

首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关。

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等、尢其是明朝以后,盛行讲会制度,促进学术交流。

再次,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精神。

最后,一些书院的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等。

4. 学生学习

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5. 书院制度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

6. 师生关系

中国教育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7. 书院发展倾向

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8. 书院的作用

促进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来源:http://www.kaoyan365.cn/jiaoyuxue/340850.html
地区分站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网站介绍隐私声明人才招聘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免责声明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