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专业课

考研初期,该如何高效阅读专业课书籍?

时间:2018-05-03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专业课

转眼马上进入四月,考研的小伙伴们是时候开始阅读专业课的书籍了,尤其是专业课书目繁多、内容庞杂的同学们,例如法学类、新闻传播类、社会学类等这种专业课书籍少则7、8本多则20多本的专业,越早开始读书越好。

很多同学在开始独立学习的时候,往往有很长的一段摸索期,这个摸索期会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包括考研初期的摸索、迷茫、折磨。从头开始探索如何学习、如何考试,这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读书挺多年,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如何读书呢?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昏昏欲睡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棰问题,记忆问题,横向掌握问题等等。

“伟大的作者经常也是伟大的读者,但这并不是说他们阅读所有的书。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状况下,很自然地,一个好学生通常会变成老师,而一位好的读者也会变成作者。”

这段话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所说,艾德勒详细地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有精力的小伙伴可以详细阅读此书掌握系统的读书方法。在本文中,新东方在线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研究中心将抽取其中最精华的部分,结合考研专业课特点,为大家总结这5种适合在初期备考的时候的专业课书籍阅读方法。

1.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可以帮助跨专业的同学迅速了解一个学科,本专业或者二战的同学在开始复习时也可以借助浏览和速读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有助于进一步地从中找到需要精读的材料。

很多同学看书速度慢,最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专注度不够;第二是第一轮看书的期待太高,第一遍看书就想背诵知识,做完笔记。边看边背、默读都是一种不正确的阅读习惯。

看书时不够专注,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是指读法,二是抄读法。所谓指读法,如下图所示,开始时用食指指着阅读,然后指尖沿着阅读单词所在行掠过。边移动手指边阅读。手指指到行尾时,抬高1.5厘米,迅速移到第二行在此开始阅读。所谓抄读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进行抄写,可以迅速让你进入到书本内容中。

新东方在线提醒大家,第一遍看书千万不要做笔记,也不要试图背诵!因为第一遍很多人连基本的内容是什么都没弄清楚,这个时候做的笔记往往是抄书式的笔记,在你复习中后期,抄书式的笔记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而第一遍背诵,忘记的速度超乎你的想象而且不利于理解书本内容,不利于建立书本框架。

2. 问题阅读法

顾名思义,问题阅读法是带着问题读书,在书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帮助大家提高阅读材料时的注意力,抓大放小,从而更能融入作者设定的意境。很多书本每个章节后面都有总结或者汇总起来的问题,这是最简捷的方法。这里新东方在线强调一下,如果章节后面没有附上问题,则可以利用章节的小标题来进行提问。勤于思考,是进入读书状态和提高阅读效率最好的方法。

3. 批注阅读法

批注阅读法又叫笔记流阅读法,这是无数伟人读书时非常喜欢的一种方法,也是很多学霸密不流传的方法。具体方法就是边读书边标记,新东方在线告诉大家它的核心就是在阅读时用一句话总结每一个段落的主要观点,甚至可以用关键词代替完整的句子。可以标注联想到的具体的例子,也可以标注某个具体知识点关键词。

4. 系统阅读法

又称5W1H读书法,什么是5W1H呢?即who?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how?传播学家拉斯维提出了5W模式,后来这一模式被普遍用于研究中。

系统阅读法的关键在于横向对比,针对一个具体概念,纯粹基于一个角度、一本书的的理解去解读是不够的,要重视几本书中对同一概念的相同与不同的解读,并且着重关注不同理解产生的原因。因此,在读书理解不了的时候,根据关键词或者知识点搜索论文,配合论文阅读更能加深理解。

5.框架阅读法

即整理书本框架,带着框架引导读书的方法。此方法非常容易操作,在读书之前,拿出一张白纸,打开专业课的书本目录,把目录手动整理一遍,然后读书的时候按着这个框架带读就可以了。当然,这个框架比较适合最开始考研复习时候的同学们使用,在对内容理解越来越深的过程中,可以整理一个更好的框架以助于后期理解和背诵。

这5种阅读方法是今天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技巧,也将是大家最开始备考时的利器,能让大家摆脱读书时集中不了注意力的痛苦。最开始的迷茫懒散和无从下手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意志力和思考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将考研看作目前阶段最终要的事情,想着去解决问题,才是迅速进入状态的最佳办法。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