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专业课

中国古代史:著名战役,这一篇就够了!

时间:2016-09-19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专业课

    

  一、鸣条之战

  商的首领汤率众伐夏,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桀战败逃走,死于南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夏朝遂亡,商朝建立。

  二、牧野之战

  约在公元前1027年,武王率领西方、西南诸多方国部族组成的联军大举伐商。联军进至牧野(今河南汲县北),逼近商都,纣王调集军队迎战。商军人数很多,《诗经·大雅·大明》云"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但他们士气低落,一接战就倒戈迎降。武王乘胜进入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一次战争。前632年,楚因宋国附晋,率陈、蔡、郑、许之兵伐宋。晋则率宋、齐、秦之兵进攻楚的盟国曹、卫,诱楚北上。晋楚两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楚军战败。城濮大捷使楚国向北发展的兵力第一次受到沉重打击。战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荥泽)会盟诸侯,周襄王正式册封他为侯伯。至此,晋文公"取威定霸",成为中原霸主。

  四、邲之战与鄢陵之战

  春秋时期,晋、楚为争夺霸主而发生的两次战争。前598年,楚围郑3个多月,郑被迫投降。郑亡对晋是很大威胁,晋派兵救郑,但于前597年在邲(今河南郑州北)之战被楚打得大败。此后,诸多中国小原依附楚国,楚庄王遂成为中原霸主。公元前575年,两国军队在鄢陵(今属河南)再度交锋,晋胜楚败,晋的霸业又告恢复。

  五、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魏、齐之间发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54 年,魏攻赵,围邯郸。前353年,齐威王派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孙膑认为魏以精锐伐赵,内部空虚,如"引兵疾走大梁",魏军必然回救本国,齐可攻其疲惫,并能解邯郸之围。于是齐军向大梁急进,魏将庞涓闻讯果然匆忙回师。齐军以逸待劳,在魏军必经之地的桂陵(今河南长垣)大败魏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战例。

  六、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魏、齐之间发生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43年,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派田忌、孙膑击魏救韩,魏军在马陵(今山东濮县),为齐伏兵所败,损失十万兵,主将太子申、庞涓都战死。马陵一战,魏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遭到齐、秦、赵三面夹攻,而齐、秦借机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七、长平之战

  公元前263年,秦攻占韩的南阳(今河南沁阳一带),使韩和其上党郡隔绝。郡守冯亭便以上党降赵,秦和赵为争夺上党郡而发生了有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赵军被困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因绝粮而全军降秦,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余万人于长平。经过长平之战,赵国在实力上受到严重的损失,秦统一六国已经不可阻挡。

  八、巨鹿之战

  秦末,秦军包围了反秦军驻守的巨鹿城(今河北平乡)。楚王派宋义、项羽率起义军主力北上救赵。宋义北至安阳(今山东曹县),逗留不进。项羽杀宋义,引兵渡漳水,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天粮食,表示决死。项羽军在赵地经过激战,在畏懦的燕、齐等诸侯军的怀顾下解了巨鹿之围,威名大振,被推为诸侯上将军。项羽继续追击章邯部秦军,后章邯率20万人在殷墟(今河南安阳)投降项羽。项羽怕降卒有异心,行至新安(今河南渑池),把这20万降卒全部坑杀。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这场大战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赖以存在的军队,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最后推翻秦王朝的反动统治奠定了基础。

  九、垓下之战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刘邦与韩信、彭越等会攻项羽,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境),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

  十、白登之围

  秦汉之际匈奴势力强大,东灭东胡,西击走月氏,南夺回秦将蒙恬所取"河南地",对汉朝构成威胁。高祖七年(前200,此纪年从高祖封为汉王算起),匈奴冒顿单于进围马邑(今山西朔县),高祖亲自统兵往击,被冒顿诱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幸而用计脱险。此后汉与"和亲"之策,并开放边境关市,在一段时间内双方保持了较为和平的关系。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