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专硕

2017新闻传播考研:《新闻理论十讲》重要知识点(3)

时间:2016-09-19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专硕

  下面就是考研资源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新闻理论十讲》重要知识点,供2017考研的各位考生参考。

  第三讲 新闻真实——事实的真实

  一、新闻真实受到的各种自然制约

  第一、新闻只能选取很少的事实加以报道,因而媒体呈现世界的真实程度是有限的

  第二、新闻工作面临的基本矛盾,具体事件的纷繁复杂与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简约,因而,具体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第三、新闻是否真实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同。

  第四、选择事实的文化背景、现实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真实性难以被完全确认。

  1.把新闻事实类型化(新闻其实是老故事)。

  2.新闻礼仪化。

  3.传媒有意无意对事实的命名、定义。

  4.权势人物占据新闻亮点。

  第五、传播符号表达意思的有限,使得新闻接受者对真实的理解也会发生差异。

  二、造成新闻不真实的诸多具体因素

  第一、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

  第二、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第三、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第四、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第五、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第六、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

  第七、一种看不见的不真实——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三、传媒对科学的误解

  第一、记者对科学事实的选择偏重于事实的轰动性和影响力。

  第二、科学的结论往往是不确定的和有很多附加条件的,但是新闻报道的接受者通常希望得到肯定的事实,而且是就是,非就非。

  第三、以叙述性和形象性为特征的新闻语言表达科学术语,注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扭曲。

  四、传媒假事件(新闻真实、新闻自律)

  传媒假事件,即传媒可以制造或推动了事实的发展,然后报道该“事实”。本来事实很小,没有新闻价值,媒体推动事实的发展,或者事实不存在,媒体找个由头,制造真实,然后再去报道。这种新闻是不真实的。

  “假事件”是假新闻中的一类,但是表现形式和假新闻有些不同。传媒假事件是指一些传媒为了迅速扩大知名度或增加美誉度,以弘扬主旋律的名义,策划、推动的事实。

  1、假事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最简单的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某些街头采访,实际是找人念稿。

  (2)相对基层领导的表演事实,传媒明知是表演是在表演,仍然当做新闻加以报道。

  (3)传媒推动事实的发展。

  (4)陷阱新闻。

  2、“假”的特征:

  第一、消息来源与报道者重合。

  第二、传媒假事件隐藏着传媒自身的公关需求,或记者的单纯职业主义动机。

  第三、方式上,传媒或记者导演事实。

  第四、事件媒介化。即媒体对自己导演的事件进行报道。传媒运用处理新闻的各种技巧,来对事件进行诠释,或通过报道框架,提供给受众一种经传媒精心组合的“媒介真实”。

  第五、暧昧的“真实”。这种由传媒自己建构的社会真实已经存在,但它是传媒掌控的“客观存在”,由传媒决定事实的发展方向,这是一种社会真实。

  3、一些“假事件”中,目的合理性模糊了人们对手段的道德评价。

  马克思所说的“目的使手段变得神圣”。通常情况下,目的会对手段形成先在的限制。“以公众利益”的名义采用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手段本身,证明了目的的不真实。

  近年来,专硕报考率越来越高,专硕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竞争压力也逐渐变大。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考研资源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 、暑期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 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考研资源一直为大家推出考研直播课堂,足 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选择考研辅导班,就选考研资源!

  推荐阅读》》》

  2017考研:如何高效复习公共课真题?

  2017考研:暑期公共课与专业课复习指导

  2017考研:你不知道的学霸那些事儿!

  2017新闻传播考研:《新闻理论十讲》重要知识点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