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考研资源网
!
搜索
全部
全部
报考指南
考研备考
招生简章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MBA招生
院校库
专业学位
搜索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微信号:kaoyanziyuan
分站导航
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网站首页
报考指南
考研备考
招生简章
考研复试
考研调剂
MBA招生
院校库
专业学位
当前位置:
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政治
网上报名
硕士统考
考试公告
招生管理规定
报名时间
考研预报名
报名条件
学习方式
全日制
非全日制
考试方式
全国统一考试(含联合考试)
单独考试
推荐免试
专项计划
强军计划
援藏计划
硕师计划
少数民族
骨干计划
退役大学生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易错知识点梳理(1)
时间:2020-10-10 编辑:
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政治
►第一章18个易错知识点
(1)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混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区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不要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混淆。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认识是反映与认识和能动的反映。前者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特有观点。
(4)旧哲学把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和具体科学两者之间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于近代人道主义。近代人道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倾向于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西方的人本主义也不同于当代流行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理性和科学的产物,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统一。
(6)“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因此,“意识可以转化成物质”的论断是正确的。“意识必然转化为物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7)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哲学就是世界观”(不确切)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则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世界观是每一个有相当生活经验的人都有,但并非每个人都自觉地系统地掌握某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原始社会的人也有世界观,但还没有哲学;“哲学是说明哲理的学问”(同语反复);“哲学是理论体系”(定义过宽);“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定义过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下列说法都是错误的。“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知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经验和逻辑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以上命题都是试图用认识论的问题来取代哲学基本问题。
(9)“物质和精神是并行不悖的”属于错误的二元论思想。
(10)“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一样的”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两者虽然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1)凡唯心主义者都不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大多数唯心主义者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12)“与物质和意识的概念相并列,出现了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信息,信息的天职是消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以上说法是错误的。信息固然不能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但信息仍然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过程和能量过程的。
(13)唯心主义不等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等于辩证法,有的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辩证法,有的唯物主义者(机械唯物主义)则采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世界。
(14)“唯心主义均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错误的论断。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唯心主义者不一定全都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说,它们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论者。只有那些不可知论者才根本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15)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阶级性是党性的基础,党性是阶级性的理论表现。党性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立场的根本对立,阶级性指的是在阶级社会中哲学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及其利益。
(16)“唯物主义产生于诚实,唯心主义产生于欺骗”的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诚实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欺骗必然要导致唯心主义。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产生有深刻的认识根源、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17)“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因而一切物质都有意识”的认识是错误的。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但并非一切物质都有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产物。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意识,是物活论的错误观点。
(18)“可知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的认识是正确的。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这就必然得出世界是可知的结论。
在线报名
*
文章标题
页面url
*
姓名
*
性别
男
女
*
手机
*
邮箱
*
报考专业
学历
本科
硕士
博士
博士后
毕业时间
毕业院校
上传简历
上传
删除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自我介绍
验证码
确认报名
上一篇:
考研政治:哲学部分易错知识点梳理(2)
下一篇:
政治史纲重点全面大剖析——建设史、革命史(下篇)
相关新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点2025考研初试人数:2207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5年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接收第三批次调剂通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已公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已公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系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已公布
[333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性别差异与教育
[333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认知结构理论
[333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认知表征理论
[333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学生学习的特点
[333教育硕士]教育学原理考研知识点:课程内容的组织
[333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333教育硕士]中国教育史考研知识点:察举制
友情链接
高校招生考试网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网
考研资源网
地区分站
:
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