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考点解析之运动观

时间:2016-05-24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政治

  马哲中的运动观是一个重要内容,是考研政治中选择题一个重点考查知识点。在历年的真题中,2006年第1题、2007年第1题、2013年第1题分别都考查过运动观。下面,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吴迪老师为大家梳理一下运动观的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那么,到底如何理解马哲中的“运动”呢?我们可以根据恩格斯这句话来帮助我们理解:“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既然是物质是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那也就意味着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即有物质必然有运动,有运动必然有物质。首先,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即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其次,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将其割裂开来,会导致两种错误:一方面,如果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另一方面,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物质是运动的,那么物质运动存不存在一种特殊状态呢?回答是肯定的。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一种暂时的、特殊的、稳定的状态,称之为静止。所谓静止,就是指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理解记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即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在此,我们需要强调一下,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以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的第1题为例,进一步理解一下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因为物质的多样性和事物的某种状态只有在相对静止中才体现出来,只有了解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预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区别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第二,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