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政治

2016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指导:可能性和现实性辨析

时间:2015-07-21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政治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一句、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它是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一般和个别、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的统一。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对于现实性的理解大家一般不存在什么误区,但是关于可能性就需要有几点要注意,否则在判断相关现象或者材料的时候,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感觉。

第一,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可能性指在现实中有内在根据,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变为为现实的趋势。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事物中没有任何根据,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变成现实。如石头变鸡蛋。制造永动机等。

第二,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现实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根据和必要条件,在目前阶段就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抽象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一定根据但不充分,因而在当前条件下还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区分抽象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大海捞针”与“水中捞月”

第三,区分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第四,区分可能性程度的大小。或然率指标是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与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总次数的比率。

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还要把握第二个方面,就是他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现实性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表示事物现在的状态,可能性是尚未变成现实的东西,表示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趋势。区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计划要建立在现实性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可能性基础上。

第二,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可能性包含于现实性之中,以现实性为根据,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性;现实性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以可能性为前提,不可能的东西永远不会变为现实。世界各个事物就是在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中实现发展。

最后,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辩证关系所对应的方法论,两者关系对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重要意义:

(1)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决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可能性;

(2)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区别决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在客观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关键。

(本文作者为考研资源网政治辅导名师——王星星)

推荐阅读: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中的经济危机考点解析

更多考研精华资料、实时资讯、经验分享请加2016考研交流QQ群:,也可关注官方微信号: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