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政治

2014考研政治冲刺考点解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

时间:2014-05-22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政治

2014年政治考研大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调整中作为历年考研政治中为次重点的纲要第十章变化较大,故今年考生要特别关注第十章。各位考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此为今年政治考研的热点问题。在该热点问题中,有一问题即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评价的问题,考生要引起注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纷至沓来,在社会上、在大学中现在出现了一股谈毛必谴之的风气,故纲要中对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大家要注意复习。

一、全面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全面拨乱反正,既是要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也是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这势必涉及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从1979年11月起,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多次对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提出意见。这些意见成为起草决议的“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讨论和修改,在1981年6月27日到29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决议》获得一致通过。

《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о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以及贯穿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了科学概括。《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并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基本结论。这个决议还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о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一条о?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又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与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和降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深刻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考生在复习该内容时,首先要将《决议》作为选择题进行备战;其次,要结合分析题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这个体系以及对现在我党我国建设的重要作用;最后,要注意对其历史地位和意义的把握。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