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大纲

2021考研:东北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情分析

时间:2020-04-28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大纲

 东北财大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突出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大学。

  由于历史原因,东北财大不是211院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东北财大学生在其他地方的就业,但是在北方特别是东北三省,东北财大很有名气,就业很棒!

  一、考试科目

  东北财大金融学院和国际商学院都招金融专硕,初试专业课考卷一样。

  101政治

  204英语二或日俄选一

  303数学三

  431金融学综合

  二、专业课指定教材

  东北财大金融专硕指定了如下参考书:

  艾洪德《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二版

  王月溪《国际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第三版

  邢天才《证券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第四版

  关于参考书,说明几点:

  (1)东北财大金融专硕重点是搞定这三本书,专业课能得高分。

  (2)《证券投资学》涉及到公司理财的内容,建议考生学点公司理财,否则《证券投资学》里面的模型不好理解。公司理财部分,可以看下罗斯《公司理财》第4、8、9、11、12、14章。

  (3)考得基础,但也考得很细。所以,除了艾洪德《货币银行学》教材中关于国际金融部分可以不看以外(看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即可),这三本书每个知识点都要很认真看,因为都有可能出题。

  (4)部分课后习题是考研真题原题,所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作答课后习题(我们有这三本书课后习题详细答案),冲刺阶段建议背一些核心课后习题答案。

  (5)之前年份,考题绝大部分都能从指定教材找到出处,但近两年专业课难度适当提高,平时复习的时候还要适当拔高,包括留意金融热点。

  三、专业课考试题型

  东北财大金融专硕专业课考试题型较为固定,具体为:

  货币银行学部分(50分):

  问答题: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论述题:1小题,共计12分;

  时事分析与政策解读:1小题,共计18分。

  国际金融学部分(50分):

  简答题: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计算题:1小题,共计12分;

  论述题:1小题,共计18分。

  证券投资学部分(50分):

  简答题: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论述题: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东北财大金融专硕专业课考卷具有如下特色:

  (1)考题绝大部分都是指定参考书上的内容,所以考生一定要把三本指定教材吃透。搞定教材,成功指日可待。

  (2)掌握文字性考题答题技巧。考题容易,所以要考上专业课一定要高分,这就需要考生一定要多加练习文字性考题答题技巧,这一点非常关键。

  四、考试难度

  相对于其他财经名校,如中央财大、外经贸等,东北财大金融专硕较为容易。我们先看一下近四年的招生数据:


年份 学院 研究方向 初试最低分 录取人数
2016 金融学院 金融 334 87
证券与期货 327 10+32(调剂)
国际商学院 金融分析师 334 4+39(调剂)
2017 金融学院 金融 354 126
证券与期货 338 61
国际商学院 金融分析师 337 18+26(调剂)
2018 金融学院 金融 330 57+45(调剂)
证券与期货 330 32+16(调剂)
国际商学院 金融分析师 352 16+51(调剂)
2019 金融学院 金融 363 91
证券与期货 353 66
国际商学院 金融分析师 347 39

  东北财大金融专硕招生人数非常多,而且近几年每年都招调剂生(不过调剂竞争激烈,要求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年,专业课难度提升,得分不高。所以,专业课分数对于被录取至关重点。

  五、学费及奖学金

  学费:全日制金融专硕3万/2年,非全日制金融专硕8万/2年。

  全日制硕士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0元,择优评定。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资助对象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学业奖学金设一等奖和二等奖两个等级。一等奖额度为8000元、二等奖额度为4000元,获奖比例分别为参评人数的20%和30%。

  事实上,东北财大金融专硕特别适合这样的考生报考:基础很一般,想一战成功考上,而且未来想留在北方特别是东北。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