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大纲

2020考研政治:近现代史纲要常考问答(上)

时间:2019-11-15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大纲

Q:如何认识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主张:一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二是追求独立,建立独立国家。不足:首先,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帝的主张,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对自己的支持;其次,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的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主张:一,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国民都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产生,议会议员也由公举产生,制定宪法,人人共守;二,政治革命要与民族革命并行。不足: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使人们的民主权利得到保证。

民生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的地价,现有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照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不足: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发动工农群众。

Q: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有何不同?

A: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等人发起,在当时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也被称为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是亡国的根源,因此,必须改造国民性。从性质上来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也有了新的发展。(1)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但赋予新的含义。民主不再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2)继承反封建的思想,但有所发展。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因此,总体来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Q: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具体原因是:外因:帝国主义国家不想中国成为一个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因:第一,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无法动员人民群众;不敢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不掌握军队;把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的让步上。第二,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代表试图建立独裁政府,自然不会同意民族资产阶级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Q:为什么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A: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主要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三种建国方案(1921-1949),即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以后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代表是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统治集团。想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民族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志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虽然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建国方案,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选择却只有两个,要么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要么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同时,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的拥护,成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