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经验

择校择专业,这21个大坑,莫要迈入!

时间:2020-09-04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经验
第一,现在多数院校都不公布报录比。

  公布报录比有一个坏处,它会有大小年,如果今年公布的报录比很可怕,比如1:200,那么第二年就不会有人报这个学校了。所以慢慢得就有学校不再公布报录比了。所以,现在网上看到的报录比,如果不是学校官网公布的,基本都是培训机构自己拿往年数据评估的,大家心里要有数。

  第二,评估一个学校的报考难度,自己能否够得着,有四个数据必不可少:

  招生人数,这个数据一定是公开的。在学校的研究生院网站或研招网站上一定能看到招生专业目录,现在看到的可能是去年的,一般到9月份才公布最新一年的招生专业目录。但是没关系,去年的也可以,一定要找到你报考专业的招生人数。这个数据对报考难度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招生人数在5人(含)以内,偶然性因素太多,且容易出现神仙打架的情况,不建议报考。(注意:中科院的一些科研院所不公布招生人数,或者招生人数波动很大,要慎重报考)

  推免生人数(含夏令营推免生)。大多数学校会公布这个数据,而且在每年的拟录取名单上都有备注。即使不公布,也没关系,可以直接电话校研招办或院系研招办,问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中是否包括推免生,有多少推免生,千万别害羞,一定要问清楚。有的学校推免比例很高,比如北大的一些专业推免比例高达80%以上。如果不清楚这个数据,非常冒险。

  学院的复试分数线(院线)。有的学校不公布这个数据,一定要打听清楚(可在院系官网找到去年的复试名单,看最低分),不要求精确,但至少心里有个数,比如是350左右。而且,最好有两年到三年的院线。注意,不仅34所自划线有自己的院线,很多非34所也有自己的院线,不是说上了国家线就能进入复试的。

  至少有两年的专业课真题。否则,复习无从下手,不建议报考。如果之前都是统考,今年是第一次自主命题,也不建议报考。

  第三,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是神坑,是不能报的?

  专业与学校不搭调的,比如农林类院校的金融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外语、会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等,不建议报考。

  第四,报考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做适当调整。专业定下来后,就不要再改了,否则,牵一发动全身,前期的复习都可能被否定。但学校可以微调。如果复习状况好,报考院校可以上调,但前提是专业课考查基本一致。

  第五,院校报考难度评估标准:

  所在地域。比如,北京的高校,只要挂上“中央”或“北京”两字,那就比同等档次的其他学校分数高很多,至少是10-20分。上海、山东、湖北、河南的学校分数也比较高,都是分数高地,尽量避开。另外,从就业角度考虑,不建议报考地处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因为毕业后通常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城市越小越黑,不利于发展。

  分数线。看波动情况,分数上限是多少,是否稳定。不稳定的院校要看上线。一般科研院所、军校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尽量避开波动大的学校。另外,分数线一路往上走的院校也不建议报考,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东北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江苏大学的机械专业近几年都是一路高歌,对这类学校分数的评估应该在今年基础上再叠加10-20分。

  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越多,考试难度越小。若专业是主流专业,但招生人数少于5人,风险太大,即使分数线不高,也不建议报考(若是小众专业,可以考虑)。因为招生人数少,可能还会扩招或减招,如果运气不好,赶上减招,就死翘了。同一专业,如果一个学校招生4人,有40人报考,另一个学校招生10人,有100人报考,后一种情况更容易些。因为招生人数过少,有个概率在里面,比如复试时黑谁不黑谁,在招生人数少的时候操作的可能性更大。

  只有招生人数多,公平竞争的可能性更大,有猫腻的可能性更小。专题。一定要拿到真题。如何评估它的真题呢?

  1.如果是人文社科类的,在它的参考书中能否直接找到答案。有的学校的专业课真题是考查能力的,强烈建议不要报考,因为答案没有一个公正的客观标准,这个标准掌握在命题老师手里。所以,如果发现一个学校的专业课考查特别灵活,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标准,在参考书上根本找不到答案,不要报考。这类学校即使下死功夫也不一定能考上。

  2.如果是理工类的,注意考查范围是否超过它参考书目的范围。如果考查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前沿内容,不在教材范围内,远远超过了教材深度的要求,考查难度会很大,不建议报考专业课辅导书。若专业课是学校自主命题,一定要拿到真正的专业课辅导书。学校官网上公布的辅导书不一定是真正的辅导书,命题人/判卷人写的书才是真正的辅导书。通过刚考上的师兄师姐可了解到这些信息。

  第六,纯基础类专业

  比如历史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看重学校名气,应该考好学校。此外,考热门专业也要考好学校,考烂学校没有价值。

  第七,复试有歧视是必定的

  任何学校都喜欢本校学生和比本校更好的学校的学生。因为学校档次的不同,初试成绩的不同,歧视程度会不一样。建议报考名校,因为学校越烂越黑(考名校的另一个好处是,即使到时复试被刷,也可以校内调剂,上的还是这个名校)。如果报考的是985但不是超一流的985,初试成绩考的好,就不用太担心复试,除非自己在复试中出现严重问题。

  第八,考名校可以选择考名校的异地校区,难度通常会小一些(每年都有不少调剂名额)

  比如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山东大学(威海)、山东大学(青岛)、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不过,近些年有些异地校区比如哈工大深圳校区持续走俏,部分专业比本部还难考;再比如今年人大苏州校区金融专硕爆炸,复试分数线都是400+,所以想考名校异地校区的话要抓紧,只会一年比一年难。

  第九,有些院校的一些专业会有多个招生单位

  比如中山大学的药学院分广州本部与深圳分院,深圳药学院录取分数略低(低5-10分);再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都开设生物学(学硕)专业,考题相同一定要了解清楚不同招生单位的往年报考情况,选择报考难度低的单位。

  第十

  有些学校会把分数线(院线)提高刷一志愿考生然后接收211/985调剂生,有些学校会把分数线(院线)划低以便更多接收本校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了解清楚。

  第十一,要考有关系的学校

  比如,你们学校之前有师兄师姐考上过,你再去考就相对容易。再比如,你本科学校的老师(特别是院长系主任)毕业于你报考的学校,被歧视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第十二

  刚考上的师兄师姐是最宝贵的资源,一定要跑到学校去认识,可了解命题情况。优先找研一的师兄师姐,最好找男生,好说话。

  第十三

  若本科院校不好,或成绩一般,而又想一年考上,建议报考重点大学冷门专业。

  第十四

  如果可以选择导师,建议选择男性、年龄在30-50之间、最好担任某种社会职务(比如是系主任,或开公司)的导师,对将来找工作有好处。

  第十五,跨校考生最好不选报复试占比高的院校

  从目前各院校的复试办法来看,大部分院校的复试占比50%,有些是60%,极少数是70%(当然,也有院校的复试占比40%甚至30%)。复试分三部分,通常专业课笔试40%(注意:极少数院校复试中没有笔试,比如复旦的多数学院复试中没有笔试),专业课面试40%,英语口语20%。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是考外地、考外校,那么就很难指望在复试中取得高分,因为复试中有两个项目都是面试,打分的主观性很强,如果面试的是老师自己的本科生,那么这位考生就很容易占优势,甚至面试要问什么问题,他都有可能提前知道。即使他答的不好,老师也会觉得他有培养前途。而外校考生,如果还是一个来自二本、三本院校的考生,老师本身就对你有偏见(这是现实问题),面试中很可能会有刁难。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外校考生其实很难在复试中拿高分,往往是输得无可奈何,毕竟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如果外校考生能在初试中占据绝对的优势,本校考生考了350,外校考生能考400分,那录取的几率无疑会大大提高。所以,没有超强实力的同学最好不要选那些复试成绩占60%甚至更高的学校,具体大家可参考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复试录取办法或细则。

  第十六

  艺术专业最黑,一般要花钱,而且还不少。考艺术专业若不认识导师,很难考上。

  第十七

  学医最苦。学医没什么出路,出国不太可能,国外只认可协和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只能在国内考研,而且必须考博,是活到老学到老。学医最好一口气把博士读完,工作了再读研很难。

  第十八

  会计硕士最悲催。会计硕士虽然不考数学,不需要工作经验,但门槛低,竞争很惨烈,复试被刷后调剂的可能性是零。

  第十九,对于二战考生:

  如果是擦线进了复试,建议不换学校,二战精力应该放在提升初试成绩(尤其是专业课成绩)上。

  如果总分过了国家线,但是没过目标院校的分数线,不过对照目标院校的拟录取名单,如果两门专业课分数之和在中等水平及以上,建议不换学校。

  第二十,考研二战又失败了,要不要三战?

  建议是肯定先工作,因为只有工作后,才会知道自己缺什么,再去进修,目的性更强。一旦目的性强了,执行力才会更强。否则一直考,只是执念,因为你并不太清楚自己要什么,这就属于over-insistence了。

  第二十一

  考研最大成本不是报名费,各个省的报名费只有一百多或者两百左右,考研考不上把你一年的时间全搭上去了,你大了一岁,你考了三四年研究生,你在劳动力市场上价值大打折扣。应届考上毕业是26,你考了三年考上,毕业是30,我是用人单位,26和30,我招谁?我绝对招26,有25,我招25,有22,我招22。越年轻的人在劳动力市场越值钱。所以,一定要选一个合理目标院校,争取一次考上。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