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经验

双非二本挑战东北大学英语笔译初复试经验分享

时间:2019-09-06     编辑: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经验
摘要:考研这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一年的每一天我都不想学习,但从没想过要放弃,最后收获的绝不是仅仅一张录取通知书,想想这一年的时光,你尝试了多少家新外卖啊~东北大学英语笔译小姐姐给各位考研er们分享初复试经验了!

  查到拟录取通知好久了,天天闲的没事干,决定写一篇经验帖,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经历。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初试成绩374,复试笔试97,面试81。英语专业,本科双非二本院校,应届毕业生,成绩中等吧,专四71,大三下第一次考三笔(成功通过),大四上试了一下二笔,没过,打算5月份接着来。我选择考研主要是因为英专就业相对较难,而且我本科学校二本,机会更少,所以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

  择校:选择东北大学的原因有几点:首先,我不能保证将来一定找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所以不想考专门的语言类院校,而是想选择一所名声好的学校;其次,我考研主要是为了提高一下学历,东大是双一流大学,也是985、211,从二本到双一流可以有一个提升;最后就是不想离家太远。综合来看,我觉得东北大学最适合我了,我基本在择校方面没什么犹豫,在去年刚决定考研时就定了东大。

  时间安排:去年寒假开学前决定考研,然后买了一大堆书,但是不知道从哪下手,再加上大三下学期课比较多,所以整个学期我基本就是只练了翻译,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在图书馆,晚上也没有学到很晚,基本7、8点就回寝室。4月份的时候还不小心迷上了王者荣耀,于是打游戏就穿插了我整个备考期间……5月份去试了一下三笔,没想到过了,还是挺高兴的。然后到了暑假,跟小伙伴决定留校备考,七月初回家呆了十来天,回学校后前期玩了几天,中期坚持了一段有规律的学习作息时间,每天上下午分别安排任务,主要是背单词、阅读、翻译,英汉互译的短语断断续续的也没背多少,这期间我还没开始政治和百科。到了后期8月中下旬的时候,我和小伙伴的心就散了,开始放飞自我每天睡到自然醒,追剧打游戏,偶尔才会学个习……9月开学的时候正式进入学习状态了,大四上相对于大三课少了很多,而且大部分是选修课,可以把材料带到课上学。前期我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基本在7:30左右到图书馆,先背完当天的单词再学其他内容,中午12点左右避开人多的时候吃饭,在食堂吃或订外卖(千万别回寝室,除了洗头,否则很可能就出不来了??)。吃完饭玩会手机就开始学习,学到困了午睡10-20分钟(我不困睡不着,过了困劲就好了),晚上大概5、6点左右饿了就吃饭,吃完再玩会手机,然后学到晚上9点回寝室洗漱,我们是晚11点断电(有时候收拾的快还能跟室友开两局)。后期到了11、12月份天太冷了,早上起不来,所以会6:30左右起床,然后晚上多背一个小时的政治,10点回寝。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过学到晚上11、12点那种,而且我每周周五课多,索性就把周五当休息日了,上完课回寝室洗澡洗衣服搞卫生打游戏之类的,有时候周六不想起起不来就双休……我曾无数次的想把游戏卸掉,而且我打游戏还被导师发现过两次教育了我一小下下,但我就是没舍得!!游戏可太好玩了……所以重要的还是要有学习效率以及自控力,千万不要装作学习的样子,起早贪黑恨不得住在图书馆,但实际上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你只感动了自己。

  初试:政治64,基英79,翻译114,百科117,下面分科说一下我的学习情况:

  ►翻译硕士英语:

  单选:东大的单选是30道,而且连续好几年都是只考察词义辨析,今年也是,一道语法题都没有,但是词汇难度较大。我这个人是纸质的单词书很难背进去,所以我用手机app+书一起背,这一年背了刘毅5000(书),扇贝上的刘毅10000和如鱼得水各背了一遍,百词斩上的专八和gre各过了差不多三四轮,然后新东方的gre背了一多半,反正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认识,所以没有特意的背拼写。词汇量真的很重要,今年的30道单选,我是真的没有一个不认识的,很幸运了。而且背单词是只有第一遍是痛苦的,背到第二、第三遍就会很快,因为你眼熟,再记就容易了,每天打卡很有成就感的。

  阅读:阅读一般用专八的材料来练习就可以,难度基本都是专八上下的。东大今年考了三篇阅读,前两篇选择,第三篇回答问题。做前两篇的时候就感觉读起来不是那么费劲,但是做题就不知道怎么选,第三篇回答问题都是细节题,但是文章篇幅很长。我用的是星火专八阅读专项训练,每天一个单元,四篇文章,因为前期要练习长难句的理解,所以我没有规定时间必须要多长时间内做完,先提高准确率,然后再提高速度。对完答案后我会积累一些感觉能用的到的好的短语表达,但是不认识的单词我没有特意去记(因为我觉得我记了也不会看的)。星火专八做完后我做了圣才的翻译硕士英语,都是各校历年的真题,这本书我是只挑了阅读来做,单选部分我只挑词义辨析的做。总之,尽量的提高词汇量吧,文章中的单词都认识能增加不少信心。

  作文:研究东大的真题我就一个感觉,很正,它不会出很偏的题去为难你。今年的作文考的是共享经济,400字。我计划是11月开始每周写一篇英语作文练练手,结果一直拖拖拖,直到最后也没写过一篇完整的作文(千万不要学我)。作文用专八的来练习就ok,也有用雅思的。我准备了一个本子专门积累作文模版以及各个部分的不同方式的表达,还有平时要是看到了我觉得比较好的、写作文能用的上的句子我都会记下来。再就是我有个习惯,不管是期中期末还是专四专八的,只要有写作文的考试,我都会先看一眼作文题目,然后在做前面部分的题的时候我会刻意关注一下有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词、短语、句子结构之类的,写作文的时候好能用上。

  ►英语翻译基础:

  英汉词条互译:英译汉、汉译英各15个,今年考的涉及缩略语、国家机构、成语还有xx主义、xx学之类的,总体不是很难,也没有特别偏的。词条我主要背的就是跨考黄皮书的那本小册子,完整的背了两遍,第三遍只开始了一点点,第一遍是完整的背了所有内容,第二遍的话就有了侧重,通过研究真题你就会发现学校的风格,偏好考什么方面或者不会考什么方面/从来没考过什么方面(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以前没考过但是这次考了的例子也有,只是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侧重点上),所以第二遍背的时候,我就没有重点背关于股票市场之类的词条和术语,就看了一遍有个大概印象。然后到后期也背不进去什么了,就做了黄皮书的真题,发现有的词条出现率很高:同一个学校连续两三年考同一个词条/不同学校都考了同一个词条,那么这些词条我就会重点记一下。从头到尾大概就是一个不断缩小背诵范围的过程吧。再就是关注公众号:翻吧、中国日报双语新闻,这些公众号每周都会更新新词和热词,整理下来时不时的看看。

  篇章翻译:英译汉考的是关于丝绸的故事,从起源讲到丝绸之路,不是很难,没什么生词。汉译英考的是散文《我和北大图书馆》节选,张培基散文选四。东大连续好几年汉译英考的都是散文选段。翻译是自始至终都不能丢的,长时间不练手就生了,即使到了后期时间不那么充裕也要保证两三天练习一篇。这一门我只把三笔的实务辅导书完完整整的翻译了一遍,自己翻译完看参考译文,在保证语法准确的情况下,如果有特别好的表达或者更简洁的说法我会记下来,而不是全篇修改,毕竟翻译没有准确答案。修改完成后我习惯用铅笔记下翻译这篇文章中我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原文中标记一下,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情况。针对散文,我买了全套的张培基散文选,但我只练了《二》中的文章,结果考的是《四》……总之,不管什么类型的文章,尽量都练习一下。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词条解释:25个词条,东大的百科有两本参考书目,偏中国传统文化类的,所以大大的缩小了准备范围。百科的范围真的太广泛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考不到,所以这一科一定要多研究真题,研究学校出题风格偏好,像有的学校就爱出时事热点,所以要多关注这一年的大事小情。这一科我准备的真的很慌(即使东大给了参考书目),大概从9月末开始准备百科,越到最后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进考场前还一直在看材料。词条那些除了年份朝代字号作品名这种的,不要特意的背诵,太累了,当成故事读,有个印象知道发生什么事有什么影响,考试时现编就行,实在不会的就写套话,对xx产生深远影响/xx是宝贵的财富/xx是xx的典范之类的,我就是这么干的。

  应用文:考了一个会议通知450字。应用文的种类很多很多,但常考的就那些种,我是看了黄皮书的真题和东大的真题,研究了一下近些年都考了哪些种类的应用文,我把出现几率大的都认真看了一下写作模式,但同样的,到最后也没有认真练过一篇。时间充裕的话,最好还是动手写写吧,练了总比不练强。

  大作文:今年考的是写一篇演讲稿:共同携手,建设美丽中国。800字。看到题目特别开心,背的政治派上用场了!写的内容基本上全是政治背的。备考期间一直没管过作文,到最后一个月了,我动手写了一下,但写了一半就编不下去了,高考完后再就没写过议论文,论点论据什么的全都写不出来,脑子是真的空。写不下去我就改看《高考作文抢分红素材》,积累一下写作素材,做题做不进去或者背东西累了我就看看这个。所以作文真的要动手写,不练的话800字真的很难编,就算编出来了也是假大空,要么你就祈祷你的作文题目跟政治能贴上边……

  ►政治:

  政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紧跟肖秀荣!他让干啥就干啥就行了!肖老师建议的是从暑假开始准备政治,我是文科生,觉得有点底所以从9月份才开始准备,每天晚饭后的时候学政治,刚开始进度有点慢了,第二轮刚开始的时候肖八已经出了,所以我就没过第二遍,最好能来两遍,记得扎实点。先看精讲精练,然后闭卷做1000题,对完答案再回去看知识点,不要开卷做题。到肖八出版之前我是没有做过政治大题的,肖八到手后八套卷的选择题我基本得分徘徊在20-30,很低,当时我急的一比。但是不要慌,考前发现的问题越多你考试时避开的雷区就越多。肖八的大题就可以开始背了,肖八可以略背,肖四一定要精背,最后的冲刺阶段基本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政治的,因为到了最后,政治提分最快。多练选择,得选择者得政治,大题大家都差不多,选择才是拉分的地方。网课的话看个人吧,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必要,自己看书也能看懂,而且肖老师有口音,不盯着他嘴型看我听不懂他说啥,所以就没看网课了。

  复试:东大的笔试和面试在一天,上午笔试,下午面试,时间比较紧,但熬过这一天就解放了,体检应该是录取后放在开学了。

  笔试:只有两篇翻译,英译汉是关于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理论研究,没什么生词,但有几个长难句,琢磨了一会。汉译英是沈从文经典散文《时间》选段,我感觉散文相对于其他形式还是有点点难的。

  复试:下午一点开始,抽签决定顺序,我很不幸的抽到最后一个,等了一下午,手机上交,不准讲话,可以说是很无聊了。东大还是比较公平的,面试时不准提及自己的本科院校和自己的姓名,一律说编号,所以应该不存在歧视问题。首先自我介绍,刚开始很紧张,说话声音很抖,但老师们都很和蔼,会很鼓励的看着你,慢慢就不紧张了。自我介绍完后老师会根据你的自我介绍提问相关问题,所以在准备时自己挖的坑要注意填好,准备好答案。然后老师问了我“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我准备了很多翻译理论、CAT、MT的相关知识都没问到。NextPart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四种版本的译文赏析,到这的时候我整个人是懵比的,完全没想过会有这种考法,结结巴巴也太会说,问老师MayIinChinese老师回答说no(明明我之前看经验贴说老师基本都会同意的啊!!)还好老师比较好进行nextpart了——视译,各一篇长文章,一分钟准备时间,开始计时,尽量多翻,能翻到哪算哪,到时间了就停。汉译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英译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的一篇文章。面试总共20分钟,有老师计时。

  最后的最后,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议~

  ·不要脑子一热买很多书,我就是一开学看了很多经验贴买了一堆书,结果到最后还有好多书没翻过,全新,所以边学习边添置必要的新书,否则全买回来堆着,用不上不说,还会给你增加压力,让你觉得还有这么多书没看怎么办来不及了……经验贴推荐的书有很多,不要重复购买,针对每部分内容买一种材料,做完再买下一本。

  ·做计划,安排好备考的每个阶段要做什么,这一个月的目标是完成什么,这个星期我要完成什么,今天我都要做些什么,甚至细化到每个小时,做完后打勾勾,勾勾都画满了很爽~ps:计划可以根据时间或者课程随时调整,要记得给自己安排休息时间呀~

  ·很多人推荐读经济学人类的外刊来提高阅读水平,我试了发现很难坚持,看了几篇就没继续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九大之类的印出来超厚,而我翻都没翻过,根本没时间,所以要是感觉力不从心的话就先可主要的重点的学习,看了这些材料你是有可能考得更高,但最后考完证明不看这些其实也没什么影响,起码对我个人是这样,如果你要报考的学校偏政经类的话那你就要好好看看工作报告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有时你所担心的恰恰不会发生呢~

  ·有一个靠谱的研友和一群支持你的室友真的会给你鼓励,我在备考时室友们都会主动在我们回寝前洗漱好,给我们留时间。考研后期我忍不住想打游戏室友都会狠狠的拒绝我,图书馆的小伙伴也会督促我不要玩手机并且放狠话“xxx,你现在少玩一分钟手机,考试有可能就多得一分,你想想,有可能就这一分,你没考上东大………………”全程的鼓励就更不用说了~

  经验贴就到这里了,考研这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一年的每一天我都不想学习,但从没想过要放弃,最后收获的绝不是仅仅一张录取通知书,想想这一年的时光,你尝试了多少家新外卖啊~认识了多少一起学习的新朋友啊~祝福你们的梦想都能变成现实。
在线报名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怀柔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