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兰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

当前位置:考研资源网 > 考研备考  > 考研经验

2019考研回忆录——辞职考研上岸上海大学,和大家共勉

时间:2019-09-05     作者:考研资源网  所属栏目: 考研经验
 摘要:在职或者辞职的考研er们心里可能可能充满了未知的恐惧,尤其是辞职的同学们生怕鸡飞蛋打,今天帮帮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辞职上岸上海大学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时间来到了今年8月,距离复试结束也过去了4个月,一直没对自己的考研经历进行总结,每过一段时间都发现那段有关复习的记忆在慢慢淡去,生怕这段宝贵的回忆会随时间烟消云散,赶忙提笔写下我的故事。

  从去年5月中旬着手准备到12月22号参加考试,我总共经历了200多天的复习,7月开始每天8:30~22:30在河海大学自习,期间没有面临的各种课程、考试的干扰,除身体原因外中途几乎无休。最终初试考了346分,其中专业课120;数学二101;英语二71;政治54。并在3月底通过了上海大学的复试,实现了自我突破。

  我只参加过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且属于工作后辞职复习的往届生,因此并没有想写出一篇普适的考研攻略。文中既包含了我的复习过程也包含了对学习经验的总结,有琐碎的部分也有单独列出的重点。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没有快速上岸的方法,有的是一天天的坚持还有对于知识点的不断回顾。对于今年8月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来说,虽然在复习时间上和我对不上,但仍想分享一些所见所得。

  一、有三项准备工作建议朋友们在开始复习前完成

  1.想清楚为什么要考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具有很高的淘汰率,在复习过程中心态难免会产生波动,中途放弃也大有人在,我觉得提前想清楚为什么读研可以坚定信念,这是支撑你复习到最后的一大保障。

  要不要选择读研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读研可以更上一层楼,未来的选择空间更大,也有人认为与其读研不如在社会中磨砺自己,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当你想要提高自己的时候,不管向哪个方向努力都不会轻松,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去,往往是在犹豫不决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想读研的人来说,大可不必纠结,你可以告诉自己“我就想在学校多学几年,就想通过考研获得一个心仪的学历”动机越纯粹,越不容易动摇。

  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没人能保证每次都能做出最佳选择,好比在考研数学的复习中,常有人推荐高数看汤家凤,线代看李永乐,概率论看张宇,做出如此客观推荐的人当真每个老师的课都认真学过一遍吗?就事实来说,三位老师每年都能指导出不少高分甚至满分学子,我觉得既然选择了一位老师就一路跟到底,选择他也请信任他,我只学过汤神的课,值得信赖!那么说回考研,当你想清楚并下定决心后,也请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一次上岸,不留退路。

  去年3月14号我离开了工作岗位,之前是在南京某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当时辞职的原因还挺多:

  第一:工资低,月月吃低保,本科学校不过硬,能力不过硬,加上通过关系进的公司,不好意思要求多。

  第二:对知识的渴望,在设计院工作,从工程经验,绘图技巧到为人处世,可学的东西很多,我也从一个刚毕业的菜鸟成长为可以帮大家分担一部分压力的跟班,不过大多数的工作是重复性的劳动,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让我对力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一直没什么进展,长此以往,别说能有多大发展了,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熟练的画图机器,再看周围同事,各个学历高于我,经验多于我,此时我确实想回归校园,重拾课本。

  第三:对未来的恐慌,想必对很多土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后进设计院工作都是不错的选择,但事实上这一行痛点很多,现实没有想象中美。首先高周转是大家常常听到的,对应到设计院里的工作就是出图时间紧,体量大,这一点在结构工作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结构图是根据建筑图建模计算后绘制出的,但各个专业交图的时间都差不多,这让结构出图的时间被进一步压缩,加上后期要与暖通、给排水对洞口,时不时再来点小惊喜(有次单位建筑和甲方沟通后直接在厂房楼面上加了一吨的均布荷载,导致要重新建模)工作量之大各位同学感受一下。其次一个工程从立项到出图甲方是希望越快越好,这往往会造成急功近利的事情发生,有时候地勘报告还没出就催你交桩基图,甚至有过施工单位私自篡改基础类型,出现裂缝后问我们要加固方案的事情发生。

  另外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经历黄金发展的20年,时至今日,已相当饱和,以至于各个设计院间为了一个项目要压价竞标,结果设计师工资也要打折扣。还有目前各种商用软件普及的不能再普及,建模计算都少不了它,甚至可以直接出图,等到计算机更加智能以后会不会建筑师直接带着软件和甲方跑了?

  第四:公司楼下有一家生物制剂公司,对杀虫剂味道特别敏感的我来说确实受不了。

  总之彻底不想干了,那为什么选择读研呢?想来主要有四个原因:

  第一:自身实力不行,靠自己能力并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二:本科四年的大学生活好似没上过大学一样,想回归校园,重拾课本。

  第三:同辈压力,玩的好的朋友要么在读研要么在读博。

  第四:父母对读书的重视和支持。

  2.搜集考研信息

  下面我们进行考研信息搜集的工作,首先打开百度搜索考研,鼠标直接向下拖,什么中公考研、新东方考研、XX考研都不用看,目光聚焦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上。打开网页后先注册一下,再添加到浏览器书签中,接着在首页的右侧找到“2020考研百科,解锁考研困惑”专栏,大伙们可以在里面了解一下考研常识。

  之后我们需要确定一下要考的专业(考本专业还是跨考)并选择几个心仪的学校,学校的初步选择因人而异,但大体可以参考你所在的学院每年考研的成功率以及前辈们大多考上了什么学校,然后按照梦寐以求,说得过去,勉强接受这三个标准筛选出几所目标学校。10月份报名,所以不必一开始就确定报考哪所学校,我们可以随着复习的深入,对自己的状态及实力有一定认识后再选一所冲刺。

  接下来就可以在学校官网上获取详细的招生信息,如:

  (1)该校往年的招生简章(专硕\学硕),你能看到详细的招生计划、考试科目、研究方向等。

  (2)考试大纲(有些学校没有大纲)。

  (3)该校往年的复试/录取名单公示,其中你能清晰的看到录取多少人,多少推免,最低的录取分数是多少等。

  以上文件在学校研究生院官网的招生信息栏一般都能找到,不排除有些学校官网信息不全,具体也要结合网上(考研帮)信息。

  不建议研究考录比、报录比,按上述文件你可以直观的找到想要的信息,也不建议纠结于分数线,原则是考的比别人多你就能上,考的没别人多就上不了。了解分数线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底,然后更好的投入到复习中去,不是让分数线成为复习的一个包袱,成天忧心忡忡。

  3.选择一个最佳复习环境

  五月中旬我开始了自己的复习,一开始在家背英语单词,回忆了一下当时的状态,经常背会儿单词就想去喝点水,吃点零食,习惯性的还会往床上躺躺。估计大家也都有体会,在家呆久了是会被爸妈嫌弃的,白天他们上班看不到你在家干嘛时,难免会怀疑你在家除了玩就是玩,总之不建议在家复习。

  在家背了一个月单词后,我决定在家附近找所大学继续复习,由于经验不足,一开始并不顺利,找的自习室位于该校的学术交流楼,平时基本没课,虽设有自习室,也无人问津。6月10日~7月15日,我每天早上去看书晚上回家,大概一天有12个小时在教室里见不到任何人,孤独感记忆犹新。

  孤独到自闭的我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几番试探之下成功的和图书馆三位看门大爷混熟,从7月15号开始告别了孤独的自习室(一抬眼就能看到人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当然新的环境,也有新的问题等待解决,首先是图书馆占座的问题,由于学校规定每天闭馆后书不允许留在自习室桌上,于是占座的行为每天都在进行,根据我的观察,一些同学相当团结,可能是商量好的,每天都有一个人早起去占座,捧着一堆书往桌上发。经常一间自习室所有座位上都有书占着,但来看书的人不到一半。

  图书馆里占不到座倒不是大问题,我没在图书馆长期复习下去的主要原因是:自习室光线不好。由于自习室面积大,空调制冷效果有限,夏天开了电扇后,日光灯光线通过旋转的扇叶打在桌面上忽明忽暗,眼睛完全顶不住。观察了几天后,我发现每天吃完午饭很多学生都会涌向图书馆旁边的一栋教学楼,考虑到这是暑假期间,我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一通乱找后我终于发现了适合长期作战的自习室,并且大家都在复习考研,这种找到组织的感觉让人喜出望外。渐渐的我也从不好意思占座,发展到在两个妹子较多的教室占有靠近插座的关键座位,也了解了教室的课程安排,A教室有课去B教室学,B教室有课去A教室学,根本停不下来,不会的题目还可以向周围同学请教,从此复习进入了正轨。

  4.建议大家:

  (1)多观察,多沟通,多实践,找一个最佳的复习环境,了解自习室课表,和周围人处好关系。在家一个人复习易懈怠,易自闭。

  (2)除了带上必要的复习书籍外,带插排方便大家用电,带空调遥控器,带枕头方便午休,带座垫减少久坐的疲劳感,带耳塞防干扰……

  (3)和保洁阿姨取得联系,便于在学校放假前和开学初教室不给放书的时候及时得到信息,以防东西丢失,另外对于特别重要笔记本及电子产品随身携带。

  (4)一旦发现有生病迹象时赶紧回家调整,别逞强,一来复习效果不好,二来传染别人就很过分了,当发现周围人有生病迹象时,换教室规避风险。

  二、复习阶段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咱们正式开始复习。整个复习可以分成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依次进行。

  1、基础阶段

  五月中旬我首先以王江涛老师十天搞定考研单词的方法为切入点开始复习,按照道长的介绍,将三千多个核心词汇十等分,再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反复记忆,一套下来怕是有九阳神功护体的功效,过程是相当的痛苦,记得有一天从早到晚我和1500多个单词发生正面冲突。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花了一个月的功夫只把单词看了几遍,重复次数完全不及方法要求,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重复记忆的重要性,这个习惯也贯穿了我复习的始终。

  去年6月10号我开始在自习室复习,起初,复习的重心放在了数学上面,从汤老师的基础视频课看起,看完视频后再做1800题中高数基础部分;六月下旬每天加入恋练有词和材料力学课本的复习,其中恋练有词每天一单元,30天内不断重复......;八月份开始结构力学的基础复习(淘宝买的专业课视频);九月份进行线性代数的基础复习;至于政治,在七月份报名了新东方政治基础班,仅仅复习了两天。

  由于对考研认识不足+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对+时间分配不合理+……一大堆毛病,回头看看当时基础阶段的复习简直是一团糟,直接导致没给强化及冲刺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

  品一下犯过的错:

  (1)高数部分视频课与做题割裂,我是先看完高数基础课视频再做题,结果做题的时候把知识点全给忘了,只好回头再看一遍视频课。建议大家在复习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题,定期回看巩固。在线性代数部分的复习中,我正是采用了这个方法,效率提高不少。

  (2)背单词占了英语复习的大部分时间,这是不对的,通过后期的实践,我觉得英语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作文上,生词可以从阅读和作文部分进行总结。由于背单词耗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我只完整做了五套真题,所幸后来英语复习找对了重点,考的还可以。

  (3)对政治的忽视,这让我很后悔。希望大家别忽视这100分,最好每天看个30分钟,把庞大的复习量分散到每天的复习中,最后突击不可取。

  (4)啃课本,我专业课考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就这两门课来说不建议大家啃课本。一方面课本重理论推导,轻做题,我在把材料力学课本啃完后,推导全都会,做题却白给。另一方面考试大纲会给你一种全书都是重点的感觉,所以自己啃课本的时候会没有侧重点,啥都想研究明白,但考试中却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之我觉得啃课本效率不高,建议大家淘宝专业课视频,同样按照视频课+做题+巩固的模式进行复习,知识点实在理解不了的时候再看课本也不迟。

  2、强化与冲刺阶段

  考虑到数学和专业课占有较大分值,所以我对数学和专业课的期待很大,觉得只要数学和专业课考了高分其他两门随便考考就行,因此每天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占了大部分的时间(约70%),基本没给英语政治留时间。

  数学方面:实打实进行了基础、强化、真题冲刺三个阶段的复习,强化阶段从九月下旬开始到十一月中旬结束(看汤神强化课程整理笔记+做1800题强化部分),11月20号~12月20号真题冲刺,按照第一天全真模拟,第二天错题订正,每做三套试卷汇总错题+专题回顾的节奏做了10套真题。

  专业课方面:专业课内容相当之多,只来得及进行一轮复习(中途不断回顾以往知识点以及做过的题目),好在过程中用的教材和做的练习比真题难很多,所以做真题的过程比较轻松,最后考的也挺满意。

  英语方面:强化阶段以做阅读和背作文为主,在做题中总结生词,强化词汇量,就没有背单词书或用APP复习单词的习惯了。留给英语复习的时间不多,只模拟了五套试卷,值得一提的是,记得买英文字帖练字,很有效果。

  政治方面:基本没有花时间,除7月份在新东方上了两天基础课,11月份上了8天强化课(刷真题)外,每天没有固定的复习时间。直到12月21号晚上在自习室门口和同学聊天前,我还以为第二天上午考的是英语,背了一晚上英语作文的我当时就很慌,第二天凌晨4点半爬起来背政治。最后考了54分,差点不过单科线。

  三、复习心得

  1.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短期计划细化到天,包括新内容的学习和以往知识点的巩固(今日事,今日毕,不宜太多,不宜太少)。长期计划分基础、强化、冲刺三个阶段安排(日期不要定死,保持弹性),做到心里有数才不会慌张,做到安排的任务都能完成才不会心累。不要因为贪图进度快,而忽略对知识点的回顾,目的不是每天能复习多少,而是掌握了的知识不要忘。

  2.无论是中文、英文或是数学公式的书写要特别重视,答案写的再对改卷老师看不懂也是白给。每天复习前抽出一些时间练习书写,既可以静心,日积月累,又能做到写的又快又好的效果。

  3.留有足够时间+调整好生物钟,冲刺阶段中按真实考试时间模拟往年真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和节奏。

  4.按题型总结错题,方便回看,重点突破。

  5.工具的运用:

  1)用pad看网课会很方便,没有也没关系,我就是靠着一个破手机撑下来的。

  2)手机上的娱乐软件建议全部删除,可以下载forest种种树。

  3)可以用xmind制定复习计划,梳理知识点。

  6.早睡早起,中午午休,保证复习状态。睡前不建议吃东西、洗头和做题,感觉会引起失眠。睡前做题的亲身经历,做不出来难受的睡不着;做出来了神清气爽还是睡不着。

  7.每天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防止生病!

  四、备考心态

  复习中我的心态经历过四个阶段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盲目乐观,到中途的煎熬,再由洒脱走向自信,聊聊这段故事,想告诉大家复习中要坚信光明就在前方。(bgm《光明》)

  1.最开始的甜蜜期

  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因为啥都不会,也不知道各科有多少复习内容,所以对考研难度的认识仅停留在分数上面(等于没有认识),每次一想到还有半年多的复习时间,总觉得问题不大,所以一开始挺有信心的(迷之自信)。当时按自己想当然的计划慢慢复习,每天都沉浸在获得新知识的喜悦之中。

  2.初期的练心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仔细想想自己也没什么进步,又看了看日历,气氛瞬间就紧张起来了,每日复习量从只背单词增加到单词+专业课+数学三门一起上。这段时间做题做的顺,开心的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要是不顺,甚至怀疑自己是个弱智,有时候一天下来,心态起起伏伏能变化好几次。对考研难度的认识随复习的深入不断加深,压力越来越大,头发越来越少,感觉时间根本不够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3.中期的洒脱

  熬过了基础复习阶段,我对自己的实力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压力依然很大,但也有能力应付,想着既然辞职考研也复习了这么久,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去拼一下。看了看当时和朋友的聊天记录,十月初还说“时间紧,专业课恐怕来不及”(好像被压的有点喘不过气来),到了10月17号语气就硬起来了,甚至来了句“两个月,困兽犹斗!”

  4.后期的自信

  10月底当我把结构力学所有知识点复习过一遍后,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进入11月份状态开始起飞,每天都很兴奋,同样看了看当时和朋友的聊天记录。

  11月22日“也不是很紧张,按部就班来就行了!”

  12月9日“有条有理,处变不惊!”

  12月18日“不慌,我没问题!”

  12月23日“考完了,能行!”

  不看聊天记录,都忘了自己曾经这么自信,虽然到最后仍有很多不足,但自己也从没放弃过,越复习越有信心。

  五、外界影响因素

  很多外界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态,比如:

  1.考研群里晒复习进度

  考研群里往往会有个别爱晒复习进度的人,可能你刚进行基础阶段复习的时候,他强化阶段都结束了,甚至在群里问大家要不要开始做真题,这种行为挺让人生气的。遇到这种事情,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别人进度的快慢和你没有关系,所以不用在意,每个人基础不同,你不知道他复习了多久(说不定是二战的),你也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复习的快也不代表考的就高,埋头做好自己的复习才是正解。

  2.考研经验分享

  大家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免不了会参考前辈们总结的复习经验,这是挺有必要的,不过在参考的同时要做好鉴别工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完善。另外在经验分享中也会看到一些秀优越的存在,一句话,等你考上了,怎么吹都可以(不是酸,历史是成功者创造的)同样,埋头做好自己的复习,坚持就是胜利。

  3.感到孤独

  复习不是一个嘻嘻哈哈的过程,孤独是常态,平时一起玩的小伙伴里可能只有你选择了考研,大家聚餐你得复习,大家玩游戏你也得复习,一天学下来话都讲不了几句,确实挺残忍的,不过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坚持,想想自己的初衷,想想已经付出过的努力,滚去看书。既然玩是玩不了了,要不找个研友谈场甜甜的恋爱吧?我劝你还是做一个没有感情的复习机器比较好,想想看万一你的另一半复习途中放弃了怎么办?挺尴尬吧,复习中大家难免会情绪不好,万一吵架了又怎么办?所以大伙们无聊的时候就看看书、刷刷题,孤独感这种东西就是一阵一阵的,来的快去的也快。

  4.考场上的心态

  我把复习的重心放在了专业课和数学上,对政治和英语没多大期待,所以第一天考试的时候心情相当放松,基本上是笑着进去笑着出来。但第二天情况就不对了,因为把宝压在了数学和专业课上,导致做题时十分谨慎,记得在做一道选择题时,一眼就看出了答案,可我却反反复复算了几遍,估计当时把1+1=2放我面前,我都要去验证一下对不对,时间就被这么白白浪费,在距离考试结束还剩一个小时的时候我竟然还有六道半大题没做,紧张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所以说把得失看得太重会非常影响发挥,复习的再充分发挥不出来也是白搭,希望大家4门功课齐头并进,考试中合理安排时间,相信自己,稳定发挥。

  另外考试当天不建议家长送考,有时候父母比你还紧张,如果让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你就不好了。说说我自己,23号上午数学发挥的不太理想,出来后和我爸一说,他抱怨了我半个小时,反过来还得安慰他。复试那几天,我果断一个人去了上海,不敢让他们跟着。

  5.对考研的公平性的质疑

  经常听到关于考研公平性的议论,大体分成三块,一是泄题,二是找关系,三是好学校的复试有歧视,聊聊我的想法。

  关于泄题,前两年李林押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官方出面辟谣,但大家还是觉得里面有猫腻,以至于去年复习到最后,我看到自习室里很多人在刷李林的押题卷。我认为,自己强才是真的强,只要你把知识点都掌握了,不一样是高分吗?

  关于找关系,好多人都说初试过了,复试找找关系就行,但一路走来,我发现复试也不容易。复试分笔试部分和面试部分,笔试靠自己考,面试会分好几个面试组,就算有人能搞定所有环节(笔试拿到原题+面试考官是自己人)也是极少数,总归我们是要和大多数人公平竞争,有录取也有淘汰,足够优秀就上,考不上去酸不公平也没意义。

  关于好学校的复试歧视,这我没经历过,但也想说两句,首先每年考研都有逆袭的故事诞生,其次复试中的复习资料(历年真题、学校课件、期末试卷、平时作业等)在网上都可以买到,另外面试部分考察的是综合能力,为什么面试分数没别人高,还不是综合能力没别人强嘛,表弟就读于东南大学电子院,和他交流后对比了一下自己的本科学习,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面都是被碾压的,对应到复试上面,比如考官问了一个在他看来很基础的知识而你却完全没接触过的时候(是不是超纲了?是不是自己被针对了?),是不是高下立判。考研是为了选拔人才,要相信真正的人才是不会被歧视的,逆袭是要用实力说话。

  总而言之,考研肯定有不公正的地方,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次公平的竞争,实力是你唯一的依靠。

  码了这么多天,想说的基本都说了,内容有点主观,也不指望大伙们能全盘接受我的观点,只想给你们点启发,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总共复习了200多天,现在看来效率比较低,很多时间是可以节省下来的。所以虽然时间到了八月初,可我觉得只要好好计划一下,从现在开始复习也完全来得及,加油吧,希望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最后建议大伙们每天记录下自己的计划和状态(每天可以来一张风景照,记录下时间的变化),等考后回头看看会很有意思。

  长路漫漫,愿能守住初心,砥砺前行!
在线报名
上传

上传格式要求:doc、docx、rar、zip、xls、xlsx(5MB)

确认报名
地区分站北京 河北 天津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